|
本报记者 梁燕 通讯员 张帼霞
林园北街社区“孙玉山调解室”是张家口市司法局命名的品牌调解中的一个典型。自2012年1月成立以来,该调解室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5件,其中劝阻群体性上访 11件,化解疑难复合型矛盾纠纷8件。服务居民 1500余人次,实施困难帮扶 30件,开展心理疏导20余件。
创“五心五勤”工作法
塑造调解新形象
孙玉山在社区工作的20年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为“孙玉山调解室”的工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孙玉山始终坚持“五心五勤”工作法,打造调解室全新形象。做好“五心”,即一张笑脸热心、一声问候暖心、一份安慰宽心、一次劝解舒心、一个答复放心的方式,以自己的诚心和热情架起与社区居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做好“五勤”,即做到脑勤、嘴勤、耳勤、手勤、腿勤五勤。只有做到多听、多问,居民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了解才最清楚,只有做到走街串巷,深入居民家中,才能了解第一手资料,从而有的放矢的化解矛盾。最重要的一条,是让工作室“动”起来。为方便孤、老、残、弱群众,“孙玉山调解室”采取流动调解纠纷的方式,将工作室搬到社区院落,甚至是居民家中,第一时间为居民化解疑难纷争。、
小小服务联系卡
“织”出和谐大纽带
为了切实帮助社区群众解决难题,孙玉山专门印制了服务联系卡并发放给社区居民,注明无论节假日,只要居民有了困难、纠纷、矛盾,都可以随时拨电话。
2012年夏天的一个周末,孙玉山的电话响了起来。原来,辖区居民李桂枝因不满儿媳张某打麻将、掀翻了麻将桌子。儿媳觉得在众人前丢了面子,回到家与婆婆大吵大闹。邻居们劝解不成,找出联系卡给孙玉山打了电话。在孙玉山反复耐心地劝说下,张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婆婆赔了不是。
力扶特困户
筑牢和谐“微单元”
“孙玉山调解室”特别注重对家庭矛盾纠纷,特别是特殊困难家庭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
今年50多岁的社区居民老孔,身有残疾,没有工作和经济收入,且身患脑血栓,家庭生活较困难,因此,经常出现焦躁情绪,甚至有家庭暴力倾向。其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到调解室诉说委屈,提出离婚。孙玉山了解情况后,分别同夫妻俩谈心,苦口婆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从组建一个家庭的不易,到家庭破裂给双方及亲人造成的伤痛,特别是给孩子心灵造成的巨大伤害等方面反复劝说。经过反复耐心地开导、说教,二人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孙玉山及工作室调解人员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给其家庭困难救济,为老孔的妻子解决就业问题,挽救了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
解民生难题
预防纠纷暖人心
张家口的冬天异常寒冷,暖气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种种原因,2012年冬天,社区内环保局家属院60户居民家里没有通上暖气,居民意见很大。孙玉山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多次与热力公司和房屋产权单位协调联系,最终使几方当事人在供暖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张家口的供暖时间较早,为保证供暖期到来时顺利供热,孙玉山放弃国庆节的假期,天天到工地了解、催促施工进度,工程最终按时完工。一年来,工作室共为辖区601户居民解决了集中供暖难题。
待居民为亲人,用真情化解纷争,“孙玉山调解室”的全体人员在居民们心中树起了社区干部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