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9年04月04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坚守,只为硕果盈枝
——记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办公室副主任、驻阳原县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孙国亮

    (上接第1版)

    “这些人不只是对我有信心,更是对党的扶贫事业有信心!”孙国亮感慨地说。

    通过倾情付出,四十亩滩村35座蔬菜大棚拔地而起,全村79户贫困户全部有股份,其中有23户通过土地流转还获得每亩800元租金,有27户中的38人通过在合作社打工每月都有稳定收入。

    真心付出

    孙国亮自己出钱,带着大伙四处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又多次请来专家讲课。大伙都说孙国亮“比给自己家盖房子还上心呢”。

    西红柿大棚刚铺滴灌管道时,担心有的秧苗浇不上水,孙国亮一棵一棵地给秧苗滴水。“死一棵苗就是7毛多钱呀。”怕村民笑他太“抠”,孙国亮常常在中午人少的时候,顶着太阳趴在地上给不出水的滴管扎眼。

    夏天的大棚里,温度高达40摄氏度,为了观察研究蔬菜生长情况,孙国亮在里面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湿透的汗衫全部贴在身上。

    当开园卖出第一车菜,看着杨兆秀从菜商手里接过钱哗哗数钱时,孙国亮站在一旁,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驻村半年,孙国亮因辛勤劳作,再加上生活没有规律,一下子瘦了不少。他的妻子董晓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与其自己在家担心,还不如搬到村里与扶贫工作队一起住,至少能让他按时按点吃口热饭。”就这样,董晓娅带着行李来到四十亩滩村,开始了夫唱妇随的扶贫生活。

    在四十亩滩村,孙国亮总是“算计”着过日子。夏天,腰上有伤的他每天早晨4点准时去大棚干活,一干就是一天。“雇个带班的,一年工资就要4万元,雇个男劳力,一年又是2万元。我一个人既带班又干活,这一下就能节约成本近6万元,省下的钱就是合作社赚来的。”

    西兰花清棚时,菜商大小花都要,每斤2元。村民在前面砍,孙国亮两口子跟在后面捡,生怕落下一个小花儿。就这样捡了好几筐,多卖了好几百元。

    为了把3亩大白菜多卖俩钱儿,孙国亮和村民起大早到集市上摆地摊。初冬的早晨,气温差不多零下20摄氏度,孙国亮的两只脚都被冻伤了。

    有付出就有收获。2017年春节前,成立不到一年的蔬菜合作社第一次分红,79户贫困户每户分得200元红利;还有23户贫困户拿到土地流转金共计30979元,27户贫困户中的38人在合作社挣得薪金共计69831元。

    真情永在

    杨生荣是一位聋哑人,家里非常贫困,孙国亮一直在照顾他、帮助他,逢年过节还把他带回家一起过节。老人家不会写字,就让别人一笔一画地教他。学会写字后,他总是捡起个小石头块或者小树枝,在地上写“孙书记,好干部”。

    村子脱了贫,村民们挣了钱,全村百姓自立自强、团结奋进的精气神儿也提起来了。他们知道是孙国亮和驻村工作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2017年春节前,孙国亮所在的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收到一封四十亩滩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摁下鲜红手印的感谢信。信中除了感谢学院党委为村里派来了孙国亮这样的好干部,更多的内容则是全村百姓真切恳请驻村任期已满的孙国亮还能留下来。

    看到全村老少那一句句质朴的话语和他们摁下的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孙国亮泪流满面。

    “回去!”孙国亮毅然决定。他对妻子说:“我如果现在回学校,万一合作社搞不下去,我对不起乡亲们,也对不起自己。”春节一过,孙国亮就回到了四十亩滩村。那天,村里的鞭炮声比过年都响亮。

    再次回村的孙国亮以更大的热情谋划全村的发展大计。村里的3000只华北柴鸡在拔秧休棚后的蔬菜大棚中安了家;村里又建了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大街小巷全部实现拓宽硬化,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里专门拿出资金设置了清洁卫生公益岗,让部分丧失劳动力的困难群众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致富;村集体建立专门支出项,为每位村民补助120元医保费用;开办农民讲习所、举办村民联谊会、开展爱心家庭勤劳致富能手和孝老爱亲家庭评比活动。

    深耕厚植,换来的是硕果盈枝满庭芬芳。在孙国亮和驻村工作队以及全村村民的努力下,截至去年底,全村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掉了“贫困帽”,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上升到8000多元,四十亩滩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年寒暑,孙国亮从90公斤的壮汉,瘦到70公斤;三年寒暑,孙国亮从一位儒雅的教师,变成了地道的农民;三年寒暑,孙国亮和妻子回石家庄的次数屈指可数。

    有人问他们“不想家吗”,孙国亮说:“四十亩滩,就是我的家!”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