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彬
2006年,28岁的孙全荣从部队转业到保定市莲池区公安分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通过多年的公安基层工作实践积累,他成功总结出了一套“三步走”“两点抓”和“一颗心”的“3+2+1”工作法。
“三步走”让社区更融洽
2009年3月,孙全荣到东金庄派出所履职,经过对三个分包村进行调研后,针对辖区村委会班子成员之间不团结、群众不支持工作、村委会职能作用发挥不出来、村内各项管理比较混乱的现状,制定了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主动深入群众,与村民打成一片,成为村民可以信赖、倾诉的对象;第二步:加强沟通协调,主动与“两委”成员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增进互相的理解和信任;第三步:密切干群关系,努力调和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结合村里实际,提出合理化工作改进意见、建议,向“两委”成员传授部队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组织成员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凝聚力、向心力。
同时,他积极协调村委会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统一设置了村务、警务公开栏,规范村委会财务、计生等制度,使村务透明化、公开化、民主化得以实现,干群关系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对村“两委”的支持率和满意率得到了提高,村里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两点抓”让社区更稳定
孙全荣所在辖区靠近保定长途客运站,是典型的“四多”地段,即暂住人口多、行业场所多、小偷小摸多、刑事案件多。他意识到,要想把辖区治理好,一定要“抓重点”“抓难点”,持续推进和谐纯朴民风建设。
抓重点人和重点场所。孙全荣在村“两委”成员的协助下,对暂住人口根据性别、年龄、是否有前科等,区分重点人员和关注人员,在村民的支持下,熟悉掌握其个人特点、行踪及经济来源等,将潜在的治安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抓难点案件和难点区域。注重发挥警民联防机制,督促村“两委”成立多个治安巡逻队,在易发案件时段、重大节日、敏感期加强巡逻力度。一次,孙全荣带队巡逻时,在辖区一出租房内发现一名中年男子出具的身份证与其本人不符,遂将其带回派出所继续盘查。经核查比对,发现该人系故意杀人刑拘在逃人员。
“一颗心”让社区更和谐
孙全荣所在警务区孤寡老人多、困难儿童多,自2009年以来,他积极与辖区困难儿童、孤寡老人开展了“1+1”帮扶活动。
西康庄村的韩大娘六十多岁,患脑血栓卧病在床多年,老伴儿腿有残疾,唯一的儿子还有精神问题,一家人生活极其困难。
孙全荣第一次来到韩家时,这个家庭的窘迫就深深触动了他。房屋年久失修,屋子里昏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看着低矮破旧的小屋和老弱病残的一家三口,孙全荣的眼圈红了。他调整好情绪,把带来的牛奶、水果放在桌子上,搬了一张小凳子,和两位老人唠家常。他安慰老人说有什么困难就给他打电话,他一定会尽力帮助解决,临走时还留下了身上仅有的360元钱。
从此,孙全荣经常去看望韩大娘一家,为他们提供帮助。他还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辆轮椅给韩大娘送过去,感动得老人热泪盈眶。经过长达10年的帮扶,韩大娘一家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现在,韩大娘已经能够熟练地操纵轮椅进进出出,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还时时与街坊邻里聊天拉家常,当年的满脸愁容变成了现在的笑容满面。看着韩大娘一家的转变,孙全荣感到无比的欣慰。
据统计,他从警13年,共为群众解决困难5000多件,赢得了群众的依赖。
孙全荣通过“3+2+1”工作法,成功助推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省公安厅、保定市公安局、莲池区公安分局先后给孙全荣记功授奖,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五星”社区民警,并被评为“莲池区好人”、保定市“最美政法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