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刘波
2月20日,虽然与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干警张忠雄共同“工作”只有短短半天时间,记者却充分体会到了执行干警身上交融的严厉与温情。
早上9时,张忠雄像往常一样,从立案庭拿来了新的案卷,安排了当天的行程。截至2月20日,今年他已经接案110起,每天如果没有严密的计划,要按时执行完成这么多的案件几乎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马女士正在赶往裕华区法院的途中。马女士在生二胎之前从原公司辞职,公司拖欠她6000多元工资。2018年8月,她在裕华区法院打赢了官司,但小半年过去了,作为被告的公司却一直拖着不履行判决,她只能申请强制执行。2019年2月12日,在裕华区人民法院执行立案,没想到2月19日她就接到张忠雄的电话,让她第二天到法院办手续领钱。
“我们接到案件,必须在3天之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对方还不履行,就马上用限制措施。”张忠雄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办案流程,一边等待着马女士。在这个过程中,他负责的另一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找了过来,两人已经达成了和解,要在张忠雄的见证下签订和解协议。
就在签协议的时候,马女士也赶到了法院,她当场感叹:“没想到案子能这么快执行完。”张忠雄安排一名书记员在隔壁的接待室给马女士办手续。他自己则两边跑,解答当事人的各种问题。
“在马女士的案子中,我们限制了公司法定代表人的高消费,他买不了高铁票,只能让公司办公室主任来交了执行款。另一个案子,是查封了被执行人的账户和房产,这才顺利促成双方和解。”上午10时,两起案件圆满处理完毕。按照计划,张忠雄要与裕华区法院执行局局长梁春芳、法院财务人员一同赶往瑞城花园小区,给住在那里的谭大爷送司法救助金。
“案件申请执行人谭大爷今年83岁了,瘫痪在床,而被执行人厂子破了产,又身患癌症,案件的标的虽然只有5万多元,但是被执行人确实一时无法执行。”见谭大爷生活非常困难,执行干警为他申请了司法救助金近5万元。
谭大爷的女儿代父亲办完了手续。因脑血栓已瘫痪卧床多年的谭大爷颤抖着手,执意要自己按个手印。我们离开的时候,谭大爷一直挥着手,眼里噙满泪水。
回到法院已经是中午12时。简单吃过午饭,稍事休息,下午2时,张忠雄还要去查封一套房产和几辆汽车。显然这又是忙碌的一天。
据了解,2018年,张忠雄共处理各类执行案件400多起。他说,正是这些案件背后无数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激励着他和执行干警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