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玲霞
小城真正热闹沸腾的日子是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
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栩栩如生的大、小狮子们在高空或平地上撒着欢儿;踩高跷、撑旱船的画着滑稽的浓妆,穿着夸张的戏服,浩浩荡荡在马路上穿行。看热闹的人群簇拥着,有肩上驮着小孩的、有相互搀扶着的老人。街边更是琳琅满目,各地的特色小吃挤满了美食街。
忙碌了一个春节的妇女们离开灶台、解下布满油渍的花围裙,把自己拾掇得光鲜亮丽,加入到闹春的队伍,她们跳起大秧歌、舞起彩扇子,在花红柳绿的海洋里抢先沐浴春风;男人们也把自己从招待亲戚的那种昏天黑地的酒场上给解救了出来,他们换掉被烟酒熏透的衣衫,走进街上随处可见的开放式书屋,让初春的第一缕阳光洒满全身,神清气爽地在书中享受那份宁静和美好;孩子们更是像一群欢呼雀跃的鸟儿,飞奔出家门。
年龄大点的孩子自顾结伴,和朋友们放鞭炮、赶庙会、看花灯、观社火;小一点的孩子拉着父母的手,在街边摊位上选色彩绚丽、五花八门的各式风筝。猪年这些造型奇特的小猪风筝很受大人孩子们的青睐。金黄色的小猪风筝飞上天,寓意金猪阔步福拱门;粉颜色的小猪风筝萌萌呆呆在天上踱步,寓意盛世猪年好运四蹄踏青迎春。大人和小孩随着天空移动的风筝在地面飞奔,他们眯着双眼面朝阳光,笑着跑着把所有美好的心愿和梦想都放飞在蓝天白云里。
儿子也趁着假期还没结束,安排全家看了场电影。进场前他为每人准备了一份奶茶和爆米花,奶茶有巧克力味儿的、香芋味儿的、草莓味儿的。爆米花有奶香味儿的、椒盐味儿和原味儿的。我选了一桶原味的爆米花。电影开始后灯光暗下来,大家都窝在舒适的沙发椅子里聚精会神盯着大屏幕。这时,一阵阵细细碎碎咯嘣咯嘣的响声,混合着各种香味扑面袭来,还有我正享用的那些原味的爆米花,它们把我的心思载回到儿时那盛大又热闹的记忆里,那些过完年就开始掐指盼望的金豆开花的日子。
农历二月初二,也是年后紧挨着的一个热闹有趣的日子。各家各户都会支起地锅、燃起柴火,在那种大口的黑铁锅里放上筛过的干净沙子,沙子热了以后,再放进金黄的玉米粒,不停地翻炒,在弥漫的玉米香里,伴着大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孩子们垂涎欲滴期盼的眼神,随着噼噼啪啪清亮的响声,一朵朵甜香的小白花在黑铁锅滚烫的沙子里跳跃着绽放开来。炒好的玉米花放进筛子里放凉后,装进布袋把袋口扎紧,啥时候吃都是香香脆脆的。这是那个年代孩子们小口袋里唯一的美味零食。
小城郊外是风景秀美的九泉水库,水库旁边坐落着九泉庙,寺庙不大,香火很旺,据说那里供奉着龙王神。相传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因此每年的这一天,四邻八乡的人们都会如潮水般涌向这里。每次我跟随着大人们走进热闹的庙会,都会好奇地发现,不论是兴致勃勃看大戏的老人,还是虔诚上香的中年人,也或者嬉笑打闹的顽童,每个人口袋里都鼓鼓囊囊装着炒香的玉米花,他们咯嘣咯嘣吃着,似乎没有办法停下来的样子。没有读过书的父母不知道为何吃炒豆,只是尽心维护经久不衰的民间风俗,孩子们也只管沉浸在能和小朋友炫零食的欢乐中。
后来,知道了关于农历二月初二的许多美丽传说,“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要有社火杂耍,还要举行盛大的仪式。” 倡导鼓励人们春季适时耕作。还知道了二月二龙抬头,各家各户炒豆豆。源自于“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善良的乡民发现玉米金黄闪亮很像金豆,于是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天下金黄一片,开着灿烂的花儿,玉龙才得以腾空升天,从此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旧时的人们炒豆豆、赶庙会,他们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及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惨淡的命运抗争、与贫困与艰辛的生活搏斗,多么像是荒野里那些捱过冰雪寒冬,在料峭的初春里倔强盛开的一簇簇迎春花啊,这些不起眼的小花叩开了整个春天大门。
如今小城里热闹的庙会上依然有各类杂耍戏班,依然有男男女女进香的人群,只是各式各样的小零食,替代了大人孩子们口袋里开花的小金豆。在科技发达国富民强的平安盛世里,人们不再靠上天恩赐风调雨顺。但是,小城人们依然心存美好,怀念金豆开花时的幸福时光,毅然秉承古人的顽强精神,用小城固有的方式热热闹闹迎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