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宋法绪
刑警身上大都有传奇色彩。常海也不例外。
十年磨一剑
2001年9月,常海从警院毕业后,进入滦县公安局刑警队,做了一名痕检技术员。他出的第一个现场,是起入室盗窃的案发现场。蟊贼从猪圈边上翻墙而入。“别的地方都是硬地,采集不到足迹,猪圈里土质松软,我的任务是用石膏灌脚印模型。结果,踩了不少猪粪,足迹没提全。队长说,这活干得不行!”尴尬、自责之余,他更有不甘。“那个时候单身,没黑没白琢磨案子、研究技巧。”常海回忆道。
正是凭着这份超常的付出和长达7年的痕检技术岗位的磨炼、摔打,从微量物证的提取到案件现场的勘查,从对作案者身高体貌的预判到相关线索的勾连,方方面面的积累,奠定了他扎实的刑警业务功底。2008年,常海被任命为滦县刑警大队城区中队指导员,开始独立侦查办案。结合实战,他逐渐探索出一套利用各种数据捕捉犯罪分子的“空中摸排”技战法。
做足了功课的学生需要一场大考测试成绩。2011年,全国公安机关“清网行动”,滦县公安局战果在唐山市遥遥领先。脱颖而出的常海被省公安厅确定为专家组成员,指导全省各地对公安部B级、公安部督捕和命案逃犯的追捕。在8名专家组成员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来自基层的一线民警。
2002年9月21日,承德一蒙面歹徒入室抢劫现金48万元。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当地最大的抢劫案。苦于没有任何线索,警方久攻不克。“清网行动”开始后,犯罪嫌疑人池某被公安部列为B级逃犯。
常海上案后,凭借公安部的授权,从下午2时到次日凌晨5时,连续13个小时研判,得出池某在潜逃期间曾乘坐过一次飞机的结论。据此,他认定池某已经漂白了身份。早晨8时,他与承德办案单位共同“会诊”,终于在当日中午确定了池某漂白后的身份。承德警方据此循迹追踪,在安徽省成功收网。
在专案组的60多个日日夜夜,常海每天顶多休息三个小时,有时通宵达旦工作。直接或间接抓获公安部B级杀人逃犯7名、部督杀人逃犯2名、命案逃犯6名、其他逃犯70余名。
一战成名。常海从滦县公安局刑警一中队指导员提拔为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第二年,更被委以重任,任唐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
无影处出鞘
2013年12月24日7时3分,京哈高速公路距离滦县服务区500米处,一辆奥迪A6追尾一辆大货车。货车司机下车后,见奥迪车的前脸几乎钻进了自己车底,气囊都弹了出来,吓了一跳。奥迪车里下来一个男子,满脸是血,边下车边打电话,翻过护栏径直逃跑了。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