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9年02月12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解难题 勇创新 写华章
——记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李虹
法庭上的李虹。

    □ 本报记者 王智勇

    她,开创了邢台中院远程庭审之先河;她,发出了河北省第一份针对男性当事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她,尤善审判疑难复杂案件。她就是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李虹。她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勇于创新,解决了很多工作中的难题,在审判事业中书写了美丽的人生篇章。

    审判业务善钻研

    李虹曾在刑庭工作,对于刑事案件的审判尤善钻研。她曾办理一起受贿罪案。李某是某法院主管执行的副院长,张某是执行法官,李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判决生效后,某县检察院又以同一事实,以滥用职权罪公诉了李某和张某。法院判决后,李某和张某不服,提起上诉。案件受理后,李虹查阅了相关法律规定,翻阅了大量案例,撰写了28000多字的审理报告,认为本案属于法条竞合,他们的行为应构成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此案难就难在应如何处理,没有经验可循。通过研究审判程序,采取了发还滥用职权罪一案,对受贿罪一案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也发还,两案合并处理,解决了该难题。

    通过研判疑难复杂案件,李虹不仅提升了办案水平,实现了个案正义,还为今后此类案件的处理总结了审判经验。因为李虹善于钻研,2018年应国家法官学院河北分院的邀请,为全省刑事法官授课。

    远程庭审开先河

    有一次,李虹去宁晋法院开庭,回来遇上大雾,前不着村后不着店,5个小时才回到邢台。还有一次半路下雪,警车差点侧翻,大家惊魂未定。刑事审判工作,法官的很多时间都花在了路上。远程庭审既能节省办案时间,减少安全隐患,还能节约物力财力。李虹说:“怎样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利用好科技信息化手段助力审判,是这个时代法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2018年初,李虹就着手尝试远程庭审工作。

    经过无数次与基层法院、中院信管办等部门沟通协调,设备传输没有问题了,但是笔录如何处理成了大难题。因为现有设备无法实现电子签章,李虹冥思苦想,两天后,她想出了庭审笔录最后一页出两份,相关人员分别在自己所在地签字,最后做备注的方式得以解决。几番周折后,终于成功通过远程庭审模式审结了一起受贿案,开创了邢台中院远程庭审之先河。此后李虹又连开2个远程视频庭,为远程庭审这项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困难是存在的,但是解决困难的方式总比困难多,迈出第一步虽然艰难,但意义深远。为此,李虹还撰写了《科技助力刑事审判——远程庭审、远程提审之探讨》一文。此文曾获河北省法学会诉讼法研究会2018年年会一等奖。

    反对家暴立新功

    2018年4月,李虹调到了少年审判庭工作。从事少年刑事审判和家事审判,增加了民事审判工作,这对李虹来说是个挑战。为此,她虚心向老法官学习办案经验,认真揣摩文书写作。

    在审理的一起离婚案件中,男方称女方对其有家庭暴力,并提供了伤情照片等证据予以证实,并称女方曾带人到家中谩骂、殴打他和母亲。根据申请,李虹发出河北省第一份针对男性当事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李虹说:“我们要告诉社会,不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遭到了家庭暴力,法院都会依职权保护你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之后在不同案件中,对妇女、未成年人、老人发出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其中针对未成年人和老人的在河北省也属首例。

    由于在反家庭暴力领域成绩突出,李虹被评为“邢台市三八红旗手”“邢台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曾三次在最高院组织的反家暴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撰写的《涉家庭暴力犯罪数据分析》获最高院组织奖。

    总结、探索、创新是提升办案水平的重要方法。李虹在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大学的经历为她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十几年来,她先后撰写课题、论文等共计41篇,其中3篇获国家级奖励,9篇获省级奖励,11篇在刊物上发表。此外,她还荣获调研三等功5次,调研先进个人1次。2018年被推荐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

    工作之余,李虹还常常将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感悟流淌于文字中。采访中,她感言:“作为法官虽然忙碌如陀螺,但我们的生活应有诗意。在办案之余,我还写了《法官辞》《奔跑吧,法官妈妈》等反映法官工作、生活的文章。通过这些文章我要告诉社会,我们穿上法官袍是庄严的法官,脱下法官袍我们也是好丈夫、好妻子、好儿女、好父母,我们既能干好工作,也能让家庭幸福美满。”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