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志金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群众的殷切关怀,也是对扶贫干部的鼓励、鞭策与期望。
2018年,是临城县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也恰逢这一年,我被任命为郝庄镇李家村驻村第一书记,深感责任重大。
接到任命后,我第一时间带领两名队员直奔李家村开展扶贫工作。坐在疾驰的车里,我思绪万千。李家村位于临城县中西部,属于丘陵与山区交界地带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全村132户、386人,通往这里的道路狭窄而崎岖。在此之前,我仅来过一次,印象浅显而模糊,而今后,这里或许会成为我深深眷恋的第二故乡。
工作伊始,面对从法官到扶贫干部的角色转换,我有些茫然失措。渐渐地,通过无数次培训调研、入户走访、慰问帮困,我熟知并掌握了各项扶贫政策,也熟悉并了解了每个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状况。我深知,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只有熟练掌握扶贫政策,切身感受社情民意,才能将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才能让扶贫政策在贫困地区生根发芽。
扶贫不是花拳绣腿,更不是表格式的脱贫,而是扶贫干部用无数个星夜兼程的奔波和劳累,用无数个春秋冬夏的汗水浇灌出来的。
“攻坚克难脱贫战,犹如重担扛在肩。纵有春花烂漫时,难偷浮生半日闲。”这是我奔赴扶贫一线后的第一感触。作为基层扶贫干部,我们放弃了周末休息、节日休假,无暇看望父母、教育子女、陪伴家人,全身心投入扶贫工作。有人说,这是大公无私,也有人说,这是舍小家为大家。其实,我们也曾埋怨过,也曾退缩过,但当我们看到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那一副副信任的双眸,我们都挺了过来,也都坚持要走下去。为了那份执着与信仰,为了那份期盼与信任,我们必须勇往直前。这是一种使命与担当,也是一种责任与信仰。
为了将扶贫政策贯彻到每一户贫困家庭,贯彻到每一名贫困人口,我们从细节着手,犹如在办案抽丝剥茧一般,逐项核实扶贫数据,认真比对扶贫信息,逐户逐人落实扶贫政策,决不让一个家庭、一名群众在致富路上掉队。
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我们从狠抓党建入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谋划年度帮扶计划。一年来,申请并实施扶贫项目五个,美化了村容村貌,升级改造了自来水管道,硬化了路面街道,铺设了污水管道,新建了入村桥梁和牌坊,李家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扶贫路上多匆忙,鼓起钱包奔小康。扶贫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套话,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是扶贫干部的切实行动。“让贫困群众老有所养、居有所屋、病有所医、学有所上,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围绕这一目标,我们曾组织大型义诊活动入村,多次为青壮劳力介绍务工,自发组织爱心人士捐资助学,为残疾家庭协调发放辅助器具,组织“尊老孝老”评比……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感动,一次次付出,一次次欣慰。
俗话说,付出必有收获。一年来,我们与群众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我们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那里也成为我们深深眷恋的故土。
扶贫路上,有风有雨有泥泞,有苦有泪有牺牲;扶贫路上,有惊有喜有彩虹,有欢有笑有掌声;扶贫路上,有心有为有担当,有爱有情有分享……我们,为建设美丽家园、践行扶贫誓言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临城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