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宝航 左添伟 记者 陈兆扬)沧州市区的蒋女士在网上借了3000元钱,不料两个月后,她却要还20余万元。无奈之下,蒋女士拨打了报警电话。
蒋女士称,两个月前,她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显示,下载短信中的链接可以获得短期无息贷款。她当时手头有点紧,便通过链接下载了一个金融借贷的APP,并输入了真实姓名等信息,借贷了3000元钱。借款程序走完后,她发现实际到账的钱只有2100元,当即与客服联系,被告知扣掉的900元钱是手续费。
随后,蒋女士收到客服人员发来的信息,称她借的3000元钱必须在一个星期内还清。一个星期之后,她还不上钱,便与客服取得联系。客服告诉她,可以再下载另一个金融借贷的APP,再从上面借钱,就能还之前的3000元钱。蒋女士感觉这个方法可行,就按照客服说的又从另一个金融借贷的APP里借了钱。这时,她发现借贷的利息太高,自己还是还不上钱。于是,她再次和客服联系,客服又让她下载了另外一个APP。
就这样,两个月的时间里,蒋女士一共下载了20多个不同的金融借贷类APP,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来还当初的3000元借款。虽然当初只借了3000元,但是蒋女士发现,两个月后自己要还的钱竟然达到了20余万元。没办法,她只好把存了多年的积蓄取了出来,先还了7万余元。在此期间,多家APP的客服天天给她打电话催债,并通过短信将她的身份证信息发给她手机通信录里的人,说她没有偿还能力,让人们帮忙催她还钱。蒋女士不胜其扰,而且自己实在没有偿还能力,只好报警求助。
沧州市巡警支队504车组民警了解情况后,将蒋女士带到运河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小王庄刑警中队。办案民警发现,蒋女士贷款的多个APP除收取大额手续费以外,贷款利息为银行利息的3倍多,属于非法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