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6年05月13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艺术的生命底色

    □ 董培升

    当代国画艺术理念十分繁杂,传统与创新、西化与古化,审美与审丑、当代性与文化性杂糅一起,还有“新文人画”“新水墨”“XX画派”等等,都在艺术实践与学理探求基础上陈说了各自的价值倾向。其实,艺术创作并不在于“名词轰炸”,而是在于艺术中所描述的生活、所表达的情感、所阐述的思想和所体现的文化精神。

    然而纵观当下画坛,中国画形式内当代生命力的注入和表达依然不足。许多艺术家的笔下作品,在精神要旨沦落之下,多数国画家探索只是集中于表层因素而非内在蕴藉,拿今天的笔说古人话,拿中式的水墨套着西化的程式。僵化不变的一幅幅画面,毫无热温和动感与情感,不仅显露出自我的艺术低俗不堪,也确实影响着中国画画境的拓延与情韵的丰茂。究其缘由,有艺术市场化的影响,也有心浮气躁的艺术环境所致,能够平心静气搞创作的艺术家已属罕见。

    我们抛开“文人画”“新水墨”的形式优弊不谈,单是恢复和增强艺术的生命底色问题,依旧在至今未能很好解决。在中国美术史上,大凡有突破,有创新,有建树的人物,如陈师曾、黄宾虹、丰子恺、傅抱石、潘天寿等,往往都是个性鲜明具有特色不随波逐流的人。鲁迅说:“张大个人之人格,又人生要义也”“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傅抱石也说:“王羲之写字,为什么不观太湖旁的石头而观庭间的群鹅?吴道子画《地狱变》又为什么要请裴将军舞剑?这些证明一种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且丰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它,今日我看汉代的画像石仍觉是动的,有生命的,请美国人看也一样。”

    展现艺术创作的生命底色,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和充盈的内心,其真情至性才可以自由驰骋,时时开掘出自己最径直也最深沉的生命体验,真诚地观察身处的时代和世界。像珂勒惠支的作品那样,直面生存苦痛、表露人性张力的艺术不仅感动了鲁迅,也感动了太多人。这样简省自然而撼人心腑的情感传达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画的借鉴,艺术家对生命境遇的思忖和拷问以及这份奔突胸壑的感性力量最具美感,从这一点说,艺术中“动”的生命力时刻都在超越具体语言和形式的界限。

    艺术只有具备了的生命底色,艺术家的思想才会克服平淡,走出平庸。笔者以为,最关键是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气度,又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感厚度;既要学习和继承别人的成果,又要获得效仿的资源和凭借;既要看到自己的劣势,又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既要有传统精神,又要有现代意识;既不亦步亦趋,又不人云我云。不忘我,不自卑,不依附,不盲从,就是有自主自强的意识,也就是一种生命力的独立精神。

    艺术创作应该有比较宽松的尺度,艺术家画什么、怎样画理应不该有束缚,艺术创作多样化也给了艺术家展现个性自由的空间。艺术创作应表达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独特的情感和认识,将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完善统一,充分张扬生命的价值和艺术理想,努力提升影响欣赏者的精神层次。如果一味迎合世俗市场,甚至降低艺术的品位去取媚于市场,恣意渲染对于物欲的追求与占有,或津津乐道于欲望的宣泄与满足,缺失了精神层次和生命意识,中国画必将无益于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对艺术精神的玷污。

    (作者系河北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艺术评论家)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