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杜锡瑞
不敢说所有的创作都源于遗憾,但我在两次大的遗憾之后都唤起了强烈的创作激情。
第一次是在“文革”期间,外祖父留给我的一方上好的端砚被人打成了两截儿。当时,心里好痛,但又不能说什么,因为那砚台的一端雕刻着一串葡萄,很容易和“四旧”沾上边儿,那时破“四旧”是绝对有理的。从此无限的遗憾在心中打了一个结,总想搞一方像样的砚台来弥补断砚的遗憾。地摊转过,没遇上中意的;荣宝斋去过,看上的又买不起。多年过去了,要弥补断砚遗憾的想法,像地下的岩浆时时翻腾,撞击着胸口,聚积着力量,化作一种创作的欲望和冲动。终于,憋得我自己动起手来,一个半月没午睡,两手的大血泡,换来了一方易水石“龙凤呈祥”砚,同时还将我引上了一条巧雕印钮之路。
第二次是2005年以后,我的雕钮遇上了“冰川期”,近十年没有好作品。一度相信“江郎才尽”并非传说,搞不好自己就是这现代版的“江郎”。也知道创作需要积累,也知道创作会有周期,更知道创作也要运气,但创作的欲望就是上不来。就在这时,一方很满意的作品叫朋友淘走了,原想再雕一方作为替代,但无论如何也不理想,由此,又打上了一个遗憾的心结。放不下、躲不开,像着了魔一样,查资料、找石头。不知不觉中,凉下来的心又热起来, 僵硬了的手又活起来。创作的引信一被点燃,便一发不可收。从去年十月至今,一口气雕了二十多方各有特色的印钮,甚至有几方可与以前的代表作媲美。
遗憾令人扼腕、懊恼,但也能让人奋发、励志,让人产生“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定力和韧劲儿。我们大可不必抱怨“遗憾”,并从中发掘出创作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