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艳静
本报记者 陈兆扬
5月6日,保定曲阳县的当事人陈某第四次来到任丘市人民法院议论堡法庭。与前三次来不同的是,这次他带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秉公办案,法律卫士”八个字。陈某说,这八个字是对法庭副庭长田亚辉最真实的评价。
事情要追溯到一个月前。陈某的配货车从山东将货物运送到任丘市梁召镇的高某家。卸货过程中,由于配货车车斗上用于安装固定护栏的铁销断裂,任丘籍的装卸工郑某不慎从车上摔下,造成肋骨骨折,双侧创伤性湿肺,腰椎左侧横突多发骨折。事故发生后,郑某被送往医院救治。
当时,陈某将随身携带的11600元钱送到医院为郑某垫付医药费,因郑某住院治疗需花费多少未知,郑某的哥哥让陈某留下货车回家取钱。一周后,陈某返回任丘取车,因赔偿数额与郑某及其哥哥产生严重分歧。对方索要的高额赔偿让陈某无从接受,但不接受的结果便是取不到被扣的车。几番交涉后,双方均无让步。
4月27日,无奈的陈某到议论堡法庭起诉,请求法院判令郑某返还自己的配货车,并赔偿相应的停运损失。法官田亚辉审查材料后发现,陈某提供的关于郑某扣留其配货车的材料并不齐全,证据明显欠缺。考虑到陈某是外地人,来回往返劳时费力,田亚辉一面让陈某尽快提供充分的起诉材料,一面审查现有材料准备进行诉前调解。
第二天一早,陈某带着重新收集的证据材料万分焦虑地来到法庭。见此,田亚辉马上安排为其办理了立案手续,接着又多方打听联系到郑某兄弟。临近中午时分,郑某兄弟在田亚辉的再三说服下,来到议论堡法庭。对于扣车一事,他们先是矢口否认,田亚辉从法理、情理多角度进行劝说,两人最终承认扣车。田亚辉分头做两方的工作,认真听取其诉求,发现赔偿数额的多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找到问题的焦点,田亚辉先对陈某进行试探,心里有数后,再与郑某兄弟沟通。经过几番入情入理的规劝,双方态度趋于理智,但赔偿的数额仍有差距。田亚辉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站在各自立场设身处地地为其分析事情的利弊得失,并适时提出让郑某同时提起诉讼,就受伤的经济损失请求赔偿、两案同时解决的建议。他的良苦用心和真诚使当事人深受感动,郑某于当日提交了民事诉状,田亚辉当即将开庭时间确定。
开庭当日,双方早早来到法庭,为切实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的,田亚辉组织了庭前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工作,最终以郑某交付配货车、陈某给付12万元赔偿款顺利和解。当天中午,郑某如愿拿到赔偿款,陈某也满意地开走了自己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