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6年05月13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怀念榆树

    □ 冯毅

    前几天,乡下的表弟进城,顺便给我带了几个榆钱玉米面窝头。品尝着这久违的食物,引起了我对榆树的许多遐想。

    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或许都应该记得,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榆树是平原上最常见的树木之一。村头路边,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它的身影。

    为什么家乡会有这么多的榆树?随着生活阅历和社会常识的增加,使我对榆树的认识越来越多,对榆树的亲切感也在与日俱增。

    榆树,生命力是顽强的。她耐盐碱,既抗得住天旱,又能忍受沥涝。无论是人工种植,还是由树结成的种子自然飘落,都能无拘无束地长成参天大树。

    她实用性更强。枣木檩,榆木梁,是庄稼人盖房子的首选。历经百年不腐不烂。可见,榆树是名副其实的栋梁之材!

    她浑身是宝。春天里,她长出的淡黄色圆圆的榆钱,可随手撸一把直接放进嘴里,那青涩中带着一点甜甜的味道,让人久久回味。更有辛勤的家庭主妇,将刚采下来的榆钱,掺上玉米面或高粱面,做成榆钱糊饼,榆钱窝头。在那个常年吃不上白米细面的日子里,这,就是乡亲们舌尖上的美味。

    榆树的外表不如白杨和柳树那么秀气,疙疙瘩瘩,遍体裂纹,但榆树面却是农家离不开的食品“添加剂”。每年青黄不接时,红高粱面、地瓜面便是乡亲们的主食。吃起来又苦又涩,连着吃上几天连大便都解不下来。这个季节,榆树皮便派上大用场。将榆树皮磨成粉,掺入高粱面或地瓜面里,再擀面条或烙饼吃,不仅口感好了许多,而且让乡亲们免除了大便干燥之苦。听老人们说,瓜菜代那几年,榆钱、榆树叶、榆面,着实救了不少人的命!

    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吧,一种叫“榆树虱子”的害虫不期而至,有人说是从外国进口的一种虫子,一只只豆粒般大小,浅黄色,一团团粘在榆树上,乡亲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没治住这种害虫。许多一搂粗的大树,只要躯干上爬满了这种虫子,不几天便枯死。就是从那个年代开始,家乡的榆树,几乎短短一年间,便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榆树,你承载了多少乡亲们的喜怒哀乐,带走了多少人的乡愁!

    表弟临走时告诉我,这几年,榆树虱子已无影无踪。自生自长的榆树,人们栽种的榆树,又成排连片地长起来。

    榆树,愿你常生长存,永在身边。

    (作者单位:沧州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