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彭玉鸿 刘文利
李晓东,一副瘦削的身材,一张文静的面孔,眼神中透露着沉静。
还有两年就届不惑的他,拥有医学学士、法学硕士学历,并拥有副主任医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他2011年担任唐山监狱十一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监狱医院院长,曾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今年初当选2015年度“河北省十大法治人物”。
近日,记者走进唐山监狱,采访了他的事迹。
从唐山监狱的领导和干警们口中得知,李晓东执法严格在监狱里是出了名的。
李晓东所在的十一监区是监狱医院,重点担负对患病服刑人员的监管和救治。就是这么一个人们印象中服刑人员“泡病号”的地方,却被李晓东管出了“严管二队”的名号。
李晓东一直致力于干警职业化建设,在带好干警队伍的同时,严格规范监区服刑人员行为养成,创建了“模块固定”工作法,即每周一个监管主题,按照规范化标准逐项强化,从《行为规范》背记、内务定制管理、违禁品清缴、日常行为养成等方面严格予以落实,并且对违反规定人员严肃处理、从不姑息。
在严格管理之下,监狱医院不再是服刑人员“养尊处优”的场所,再没有服刑人员主动活动要求调入,基础押犯两年间也由36人减至16人。该监区“严管二队”的名号由此在监狱传开。
作为监狱医院院长,李晓东在服刑人员保外就医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了保外就医“医疗评议小组”制度。由分包干警医师提请“医疗评议小组”上会研究,并在委托及鉴定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即需由“医疗评议小组”全体成员一致通过方才有效。同时,在外出鉴定环节执行“三个随机”:成员随机组成、检查医院随机确定、检验项目送检第二所医院随机指定。一系列措施,确保了保外就医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阳光运行。自2011年起,唐山监狱医院办理初保案件14起,重新鉴定保外就医案件近百起,执法中无一起错案、无一违规情况。
保外就医事关服刑人员切身利益,有些人为此想尽了办法。2013年,服刑人员李某为了达到保外就医目的,让亲友找到李晓东,拿出一张10万元的银行卡要送给他,被李晓东拒绝。服刑人员王某为了同样的目的,让家人给李晓东邮寄了一幅价值不菲的名人字画,由于没有回寄地址,李晓东主动将这幅字画交给了监狱纪委。
分管刑罚执行工作的副监狱长薄占岭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中政委﹝2014﹞5号文件下发后,监狱系统对三类罪犯保外就医复查工作随即展开。罪犯黄某系黑龙江七台河人,因贪污被判刑10年,保外就医期间随在唐山某医院工作的女儿生活,属于复查范围。经对其病情复查,黄某患有严重冠心病二支病变,但未达到病危程度,按规定属于收监范围。黄某闻讯情急之下住进了唐山某医院ICU病房。面对“收监不收监”的抉择,李晓东在争取医院的配合下,果断将其收监。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