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杨相民 刘波
案件侦破遇到瓶颈,他沉着冷静、信心十足;办案遇到危险,他挺身而出、身先士卒;他出差办案,一两个月不能回家。
他是大队排头兵,他是队伍的主心骨,他是同事心中的“超人”。他用行动履行入警誓言,诠释人民警察的使命与担当。
这就是石家庄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侵权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刘海滨。
勇挑重担,急难险重冲锋在前
“身为大队长,冲锋在前,我义不容辞。”也许是职业使然,脸庞黝黑、留着寸头的刘海滨谈及侦查破案快人快语。
作为刑侦战线一名负责侦查办案的大队长,每逢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刘海滨总是冲在最前。正是这种冲锋陷阵的精神,使他一次次攻坚克难,连破大案。
2008年1月,日本发生“毒饺子”案件,而“毒饺子”就产自石家庄的一家食品出口企业。案件一经报道,备受各方关注。各级领导纷纷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查清真相、尽快破案。但是这起案件作案与案发时间相隔较长,而且现场物证极少,由于侦破难度巨大,一度被一些专家定性为“死案”。作为主要侦查人员之一的刘海滨,每天都要多方询问,几乎每晚都要忙到凌晨,第二天一大早又要继续工作。
由于速冻饺子的生产流通环节多,涉及的人员多,各种线索如乱麻般纠结缠绕,怎样才能理清线索找到犯罪嫌疑人成了第一个难点。通过缜密分析,刘海滨带领专案组民警,梳理了生产、物流流程,分析嫌疑人的作案动机,结合各种矛盾因素摸排,终于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面对犯罪嫌疑人,他提出了以虚击实的问讯策略,迅速摧毁了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仅用1天时间便使犯罪嫌疑人开始供认自己的罪行。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刘海滨找到了他丢弃作案工具的几个下水道口,年深日久,下水道里淤泥堆积,能不能提取有力的物证让这起“死案”变成“铁案”,成了压在专案组民警心头的又一个难题。一层层地挖开淤泥,在几尺厚的淤泥下,民警们找到了第一个针管,大家心中悬着的大石落了地。为了提供有力证据,刘海滨不但成功提取了针管内残留的毒素,还收集了与针管同一埋藏层的火腿肠包装纸等物品,这些包装纸上的生产日期从侧面证明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时间。侦办这起案件历时一年九个月,专案组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刘海滨从头盯到尾,终使“死案”破解。
嫉恶如仇,积极投身打黑除恶
“打击黑恶势力,为百姓除暴安良,是我们做刑警的本分。”这是刘海滨最常说的一句话。几年来,他先后组织侦办了王军涛等涉黑案,刘世芳等涉黑案,张海生等涉黑案,丁跃、丁余等涉黑案等一系列重大涉黑涉恶案件。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