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树庆
位于北京的纪晓岚故居又称阅微草堂,是纪晓岚给自己的书房命的名。他曾经专门为阅微草堂写过一首诗:“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阅微是一句恭谦的词语,是说自己阅历少,有待于经常阅读学习更多的微妙、微小之事从中吸取营养来提高自己。草堂有柴荆陋室之义。这就是纪晓岚故居“阅微草堂”之名的来历。
笔者考据,全国目前有三个阅微草堂,一个是北京的纪晓岚故居,一个是坐落于乌鲁木齐人民公园的阅微草堂,还有一个就是我省沧州纪晓岚文化园里的阅微草堂。
“原版”的北京纪晓岚故居,属于北京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原为岳飞第21代孙、雍正权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岳仲琪的住宅。纪晓岚之父纪容舒在刑部任职时购得此宅,纪晓岚在此居住过先后两个阶段(11-19岁、48-82岁)。纪晓岚1805年谢世后,因在珠巢街还有宅院,子孙将阅微草堂“割半赁(半买半租)”与黄安涛,此后几次易主。19世纪20年代是北洋政府议员、爱国人士刘少白居所,时称“刘公馆”。1931年梅兰芳购得,与余叔岩、李石曾、张伯驹等人在此成立北京国剧学会,后为“富连成”京剧科班社址。1949年曾为民主建国会、宣武党校所在地。1958年解放北平时山西人士在此开办晋阳饭庄,专门招待来京晋人。1963年对外开放。2002年故居重修对外开放。
故居现占地570㎡,据老舍先生讲面积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只是西院的一小部分,原为三进三院100多间房,当年老舍、曹禺、臧克家、张中行常来此处聚会,赏古藤品晋风。前院的古藤和后院的海棠都是当年纪晓岚亲手所植,至今枝繁叶茂。据说,后院仅存的一株海棠还见证了纪晓岚少年时与婢女文鸾苦苦相恋但不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纪晓岚晚年自叹:“憔悴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花一怅然”。现悬挂的“阅微草堂旧址”匾额是启功先生所书,“纪晓岚故居”匾额为纪晓岚六世孙纪清远题写。馆内陈列有《景城纪氏家谱》、《评文心雕龙》、《传世文集》、《阅微草堂笔记》及六世孙女纪清漪捐出的明清瓷器,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那杆标志性的长长的旱烟袋,烟锅能装三四两烟丝,从槐西老屋走到圆明园才吸下去一半,落下了个“纪大烟袋”的绰号。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在文津阁编修《四库全书》时从库藏的无数秘本珍籍以及禁书中秘录采撷下来的,有的自己还加了评注,可是这部冒“文字狱”杀身之祸的心血著作却失落了,现存的是在阅微草堂“追录见闻、忆及成书”,积十年方成,内容不及原笔记十分之一。《阅微草堂笔记》被鲁迅赞为“雍容淡雅、天趣盎然”,也据此奠定了这所老宅的声望与地位。
坐落于乌鲁木齐人民公园鉴湖南滨的阅微草堂为当时总掌新疆的杨增新建于1918年,其实和《阅微草堂笔记》毫无关系。
位于沧州的纪晓岚文化园中的这个仿造北京阅微草堂的四合院,是全国第三个阅微草堂,也是沧州唯一的历史人物具象化的建筑景点。此处的阅微草堂虽然没有民间传说中的京城故居“九门九巷十胡同”的昔日辉煌,但它毕竟是纪晓岚的家乡人民修建的纪念一代文宗的载体,纪文达公的过去。我们在这里不出家门观此景也可窥一斑,给了我们家乡人探究寻访、瞻仰、缅怀、追忆纪文达公的一个好去处。
(作者单位:沧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