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邢台市团结西大街与公园东街交叉口往北,步行几十米,路东有一处不起眼的门牌:交警支队特勤中队。推门进去,沿着逼仄的楼梯拾级而上,狭窄的过道肃静、整洁。见到中队负责人盖伟,记者有些吃惊,禁不住脱口而出:这么年轻?支队的同志笑了:对,没错。
就是在盖伟带领下,中队组建一年时间,就被省公安厅授予“基层基础建设先进单位”;省交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对他的工作赞赏有加。前不久,由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全国向上向善爱岗敬业好青年”评比活动中,他是河北省唯一入选者。
义无反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一场强烈地震,撼动了整个中国。作为家里的独生子,盖伟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和战友们作为邢台交警援川警队,被第一时间派驻到四川省平武县。
提及当年抗震救灾的情形,支队民警张志芳记忆犹新。“刚去了,头一个月,没地儿吃饭,给附近老百姓伙食费,蹭人家的饭。当地提供了简易板房,屋内地上都是软泥,没法清理,也顾不上讲究,弄几块地板革铺上了事。往窗户上钉纱窗,买来钢丝床,正忙乎着,突然就觉得天摇地动——6.2级地震啊……”
由于灾区昼夜温差较大,白天巡逻时他们头顶着火炉般的烈日,晚上执勤时那满是汗碱、潮湿的衣服,裹在身上,冻得直打哆嗦。由于对气候的不适应,他们的腿上都长满了湿疹,挠破后的血水和脓水跟裤子粘连在一起,每天晚上都要用温水将裤子打湿后,才能强忍疼痛脱下。
他们负责九寨沟至黄龙的交通干线,救援部队的戒严,救灾物资的护送,每天任务繁重,余震、塌方、泥石流随时降临,逼得大家格外警觉。那次巡逻,眼瞅着一溜小石头往下动,“哇!山体滑坡!快,加速!”震后临时抢修成的简易道路,哪是想走就走得开的?任你油门怎么踩,只是打滑,拼命挣扎出十几米,还是被一块有三四张方桌那么大的滚石撞在车的后备厢上!再看刚才待的地方,已经彻底湮没……
执勤巡逻、设卡盘查,这些再寻常不过的日常勤务,在灾区却危险重重。不夸张地说,每一次出警,都面临着生死考验,而每到危急关头,盖伟总是冲在最前面!
三个月的任务结束了,得知他们即将回来,好多家的父母、亲人纷纷赶到车站迎接。走出车厢,盖伟愣了:妻子抱着女儿已经等候在站台上。久久的分离,苦苦的思念,他鼻子一酸,眼圈顿时湿了,两岁的女儿显然已经记不得爸爸的模样,对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茫然呢喃着:“爸爸——爸爸——”,妻子定定地望着他,紧抿着嘴,脸上,泪水不争气地往下淌……
独具慧眼
“援川期间,救灾护路任务那样繁重、危险,他还查获了好几辆盗抢车。”张志芳补充道:那次我们巡逻,对面相向驶来一辆车,盖伟张口就说“这车有问题!”左边是大山,右边是江水,我们没法调头查缉,就通知给就近的交警检查站,一查,果然是盗抢车辆。
“盖伟的眼睛厉害!”采访中,从民警到支队领导异口同声。
2005年,在公安部部署的全国打击盗抢机动车专项行动初期,邢台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二。时任支队长徐兰芳点名,由盖伟带领一个小分队加入行动。一个月时间,邢台查缴盗抢机动车150余辆,跃居全省第三名,其中盖伟自己就查获83辆。经历过那场大阵仗的老交警都感慨:当时,暴力抗法、工作艰难,他一个年轻民警能干出如此成绩,实在难得!
(下转第7版)
□ 本报记者 宋法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