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6年03月17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保姆进黑名单 到底该谁说了算

    话题:不诚信或严重违反行规的保姆将被禁用。近日,上海市“沪联百家家政联盟信息平台”已经启用“保姆黑名单”,3名保姆因为违反平台制定的相关规定而被列入“黑名单”。据平台发起人介绍,列入“黑名单”意味着今后信息平台的成员单位将不再雇佣这些保姆。

    A“保姆黑名单” 不能只是公司说了算

    朱永华

    不能不说,现在不少行业很热衷给消费者、服务对象或有问题的员工建立“黑名单”,旅游、银行、航空、电信、移动甚至连没有被法律认可的网上信贷等等,也都有属于自己设定的“黑名单”,似乎只要把那些存在不文明行为或对自身行业存在利益危害隐患的人拉入黑名单,拒绝为其服务和消费,就能保障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如今上海连家政公司都开始有了自己的“保姆黑名单”,不难想象,有了这个先例,用不了多长时间,各地家政市场也会跟着效仿和“复制”。

    平心而论,家政市场由于缺乏国家相关制度的明确规范,基本上还是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尤其是对保姆的管理,依然还处在“放羊”状态,其乱象也让众多接受过家政服务的家庭深有感触。但很显然,将不遵守行业规则的保姆列入“黑名单”,注定不是规范家政市场的最佳选择,而且在国家规范制度缺失的情况下,所谓行业规则也不过是企业为维护自身利益和适应市场的选择,并不能替代法律规章的制约。稍微留意一下该家政行业对保姆推出的这项“黑名单”规则,甚至把叫人顶岗、向雇主索要工资或向雇主借款等,也作为纳入黑名单的条款,这不仅对保姆有失公平,甚至还有对保姆的“歧视”之嫌。不少保姆在从业中,由于心地善良和服务周到耐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处的俨然就是一家人。雇主一时困难拖欠乃至发自内心多给保姆薪水也是常有的事。如果类似这样与雇主和睦相处的保姆,也按违反行规将其拉入“黑名单”,不但“黑”了保姆,“黑”了世间善良,更辱没了法规。

    显然,我们不否认将违反“行规”的保姆纳入“黑名单”,如此的确可以对家政市场起到一定的辅助规范作用,但任何一项行规,都不能脱离职业实际;任何“黑名单”规则,都必须符合法治规范。企业联手将自己不喜欢的对象纳入“黑名单”,既不客观,也侵犯了目标人的名誉等合法权益,同时也是一种狭隘的营销观念。事实上人们也不反对行业设置“黑名单”,对某些行业规则也能理解和认可,只是无论怎样的“黑名单”,在维护行业本身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更应当在法律上作出规范。

    B别把“保姆黑名单” 当作万能药

    袁浩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职业分类越来越细,在三百六十行中,保姆早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行。虽说社会对保姆的需求一直非常强劲,但找个好保姆却并非易事。再加之在现实当中,保姆虐待老人、儿童的事件时有发生,以至于有人惊呼,保姆不能雇、不敢雇了。加上各地家政服务准入机制不一,且施行起来随意性较大,同时又缺乏行业自律,客观上导致家政服务业的乱象长期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这家家政联盟启用“保姆黑名单”,把曾经有过不良记录的保姆列入“黑名单”,在一定程度上或可减少保姆犯事的概率。

    不过,在现实的保姆队伍里,违背道德、违反法律的保姆毕竟是少数,一纸“保姆黑名单”,就把一个从业者“钉死”,恐怕有失公允。更何况,保姆也有人权,雇主对保姆的投诉也未必真实,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似乎不宜轻易拉黑,否则人家会“反告”。再退一步讲,即使有一些劣迹斑斑的从业者被发现了,公司也未必有积极性去揭发。因为说到底,大部分家政公司手下的保姆,都是流动在社会每个角落的临时工,公司只要能赚到中介费就可以了,若保姆被拉进“黑名单”,大不了就换人换地方。

    但在未来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家政服务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而形成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树立行业公信力,让人们能后顾无忧地将陌生人请到家中进行家政服务。显然不能完全指望一个“保姆黑名单”,因为“保姆黑名单”并非万能药。

    笔者认为,要想让保姆行业取得良性发展,还需要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思考。比如,细分家政市场,丰富市场供给,走专业化的路线,家政公司根据市场分类对保姆进行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提高准入门槛,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同时,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强化保姆队伍的监管追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除此之外,全社会也要转变观念,尊重“家政服务”这一行业,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只要社会各方都能积极努力,我们的家政业就一定可以蓬勃发展起来。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