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6年03月03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惊 蛰

    □ 刘方团

    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据说,惊蛰当天响雷,风调雨顺;提前打雷,则会发大水。此说是否当真,没有考据。只是,惊蛰雷声,总是让人欣喜。惊蛰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言语,释放着它特有的韵味。

    从远古到今朝,一拨一拨的人在赶往春天的路上前行,走过烂漫的花丛,走过淙淙的溪水,走过许多年轻的时光。辛勤的农夫把犁耙深深浅浅地划进泥土,犁开脚下历经无数朝代的沃土;吟春赏景的诗人,用浓淡各异的笔墨,书写着时代里清新婉转的篇章。

    柳芽在暖风中颠摇,蛙鼓湿湿,莺飞草长。惊蛰,是万物苏醒的时节,也是春耕忙碌的时节。一声惊雷,凝聚着大自然的雨露,拂醒了冬眠的虫蚁,又舒展了纵横的草木。这时,万物苏醒,草木萌芽,桃杏花盛开,柳条青青,柳絮漫天飞舞,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惊蛰到了,春天也就在眼前了。惊蛰是气势磅礴的,雷声响动,彻底撕开了春天的面纱。这之后,呼啦啦的春风来了,淅沥沥的春雨也来了,整个大地繁花似锦似的生机勃勃,进入生产生长的繁忙劳碌中。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过后,各种农活忙起来了,春耕春种,剪修桑田,清除田间根茬杂草,整理地埂,为下种扫除一切障碍。正所谓“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

    惊蛰是温馨的,经久绵长。诗人对春天总多伤感,而我对惊蛰却更多是回忆。年少时,我总咳嗽,母亲总在惊蛰前后拿出“雪藏”很久的“木疙瘩梨”制作梨羹让我喝。

    其实,“木疙瘩梨”很难吃,既不甜,也没有多少水分。但是,回忆起来总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幸福。咂咂嘴巴,我忍不住地笑了,似乎有种特殊的香甜还遗留在嘴边。

    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查了不少资料,还是没有弄明白,但吃梨确有“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本草通玄》)之功效。于惊蛰日,有多少典故和美丽的传说,无需过多考证。在惊蛰的雷声中吃梨,不但是对寓食于节的民俗传承,还会让人对某些事件有温暖的回忆。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