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5年09月08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解“心锁”的“帮大哥”
  付泽生接待群众。

  □ 文/图 李光宇

  李 新

  十几年来,他始终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心系百姓,甘于奉献,维护了一方平安和谐。他连续多年被镇党委政府树为标兵,多次荣获高碑店市人民调解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保定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个人等称号,还曾被评为保定市十佳人民调解员。他就是高碑店市泗庄镇司法所所长付泽生。

  付泽生今年50岁,1983年入党,1995年从部队转业,在人民调解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老付用热心、爱心、诚心和细心调处了大量矛盾纠纷,为政府排忧,为群众解‘心锁’,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全镇百姓的敬重。”泗庄镇党委书记夏广明说。

  

  调解换来真心感谢

  “多亏了付所长!是他让我们家破镜重圆。这不,我把家里的狗皮褥子拆了,亲手缝了一条皮裤,为的是冬天不让老付的老寒腿犯病,他还得多为泗庄的乡亲们跑腿做好事儿呢!”近日的一个清晨,高碑店市泗庄镇宋辛村的一位大娘早早来到高碑店市泗庄镇政府大院,等着该镇司法所所长付泽生,要把亲手缝制的皮裤送给他。

  原来,这位大娘的两个儿子因种树反目成仇,哥儿俩心里都有怨气,对老母亲也都不管不问。付泽生得知情况后进行深入调解,然后找买家将地里的树以高价售出。兄弟俩被老付的真诚打动,握手言和,表示一定善待老母亲。

  看到老人一针一线缝的满含感激之情的皮裤,老付很感动,但还是婉言谢绝了。

  

  化解百姓“心锁”

  有人问老付,十几年如一日调矛盾解纠纷,赢得百姓的信任,有什么工作诀窍?老付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必须做到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用质朴真情解百姓‘心锁’。”

  2012年的大年三十傍晚,老付刚处理完一件宅基地纠纷回到家,一位村干部就打来电话:“有一家因老人赡养问题,儿女们争执不休,还大打出手,老人要喝农药自尽。”老付立即赶到五公里外的现场,首先稳住当事人的情绪,了解矛盾发生的原因,而后跟老人的几个子女讲敬老美德,谈父母恩情,晓之以理,慑之以法。后来,老付还拿出100元钱给老人过年。几个孩子深受教育和感动,一家人的心结被打开。当看着一家人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包饺子时,老付才伴着昏暗的星光踏上回家的路。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司法所关键时刻顶大事!”这句话是泗庄镇乡村两级干部的口头禅。由于地质原因,泗庄镇地下水含氟量严重超标,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经过争取,国家投资1500万元实施泗庄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全镇2.8万农村人口。为确保这项惠民工程的顺利推进,避免因征地、施工引发矛盾冲突,老付主动介入,第一时间走访农户、了解民意,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工程意义、讲解国家政策。经过10多天夜以继日地努力,工程顺利进场,整个施工期间,全镇没有一户上访,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现在,一拧水龙头,清亮、甘甜的自来水汩汩流出,付泽生用自己的行动把满意写在了群众的笑脸上 。

  付泽生,这个用“心”解锁的人,是高碑店市人民调解队伍的缩影。许许多多像老付一样的人民调解员,肩负着构建和谐的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4年,高碑店市451个调解组织和1500余名调解员共排查调解矛盾纠纷2900多起,其中排查调处疑难民间纠纷252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9%。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