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5年04月30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秦皇岛市海港区法院组织法官进社区——
便民诉讼 解民纠纷

  

  本报讯 (记者 桑桂林 通讯员 王津)积极探索建立法院与社区联动的“法官进社区”巡回服务新模式,旨在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提升社区管理法治化水平,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秦皇岛市海港区法院为此做出了大量工作,既方便了群众诉讼,又有效地化解了社区的各类矛盾纠纷。

  法官进社区突出便民服务。该院实行电话预约制度,向社区群众公开巡回法官电话,一些行动不便的群众可以通过电话向法官进行咨询,及时得到法官的法律帮助。实行就地办案制度。他们对“涉弱”案件实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对赡养、继承、相邻关系等案件,到当事人住所地或案发地开庭,倡导邻里和睦,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为加强与社区群众联系,法官广泛走访社区居民,听取群众的反映,并向群众发放服务卡,以便随时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及时解决矛盾纠纷。

  该院把调解作为解决社区矛盾纠纷的首选方式,实行调解联动机制,即充分利用社区干部、基层调解员了解案情、乐于调和的有利因素,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配合法官搞好调解工作。社区内出现纠纷或发现矛盾激化苗头后,社区干部可与巡回法官联系,形成法院与社区配合,法官、社区干部、基层群众共同参与的调解联动机制。同时,法院还采取“走出去,送上门”的形式,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今年以来该院受邀在5个街道社区开办了法律讲座,培训人员200余人次,同时应邀到中小学校为学生讲授法律课3次。

  法官进社区不但是为了处理案件,还要担任人民调解指导员,对社区的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居委会主任进行业务指导和法律培训。为此,该院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法律讲座,促使调解人员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调解水平。法官还向调解人员传授调解基本方法和技巧,增强调解人员对婚姻家庭、房屋、相邻关系和民间借贷等常见纠纷的调解能力。此外,该院经常结合调解实际,选择典型案例,邀请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居委会主任旁听庭审。在旁听后,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用这种以案释法的方式,增加调解人员对处理类似纠纷的感性认识,收效明显。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