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林
春天,总是美好的。可在儿时的记忆里,似乎春天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那春天的雨和夏天的雨秋天的雨比起来,除了扭扭捏捏的羞涩一点外,也没有什么不同。那绿的叶和红的花也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就如日出东海晚落西山一样,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农村,春天到了,意味着结束了一冬的闲适,该牵着牛和驴下地耕作了。
对于孩子们来讲,春风为大地带来了温暖,孩子们就可以脱掉冬天的臃肿,带着一身的轻松,去奔向苏醒的田野。春天是春风送来的。似乎每一次的春风吹拂,都会给春天的画卷涂抹上一层颜色。我们会随着春风追逐飞舞的柳絮,我们会沐着春雨拣拾飘落的桐花,我们还会折上几枝泛绿的柳条,疏松一下她们的筋骨,制作出几个声音不同的柳哨,吹奏着单调的旋律,为春天的景色再点缀一丝生机的律动。
儿时的春天,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春风了。我们不会让春风毫无价值地吹拂,总要让她为五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于是,我们想到了风筝。
做风筝,对于我们这些小伙伴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就找到比我们大几岁的文叔。文叔是孩子王,对于我们提出的要求,他总会用极大的热情去完成。他从放满农具的房子夹道里,找出了一只废弃不用的旧竹筢子,然后拆下竹条。又找了一些细铁丝、旧报纸,还从一只废旧的编织袋上拆下了长长的丝线。文叔制作的风筝,造型也是很简单的。他用竹条编成一个方框,然后在对角线上用两根竹条交叉固定住,再用糨糊把裁好的报纸糊上。为了给风筝增添一些色彩,我们还找了一些红蓝的墨水,在报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案。为了让风筝的造型尽量生动一点,文叔还在竹架的前边安上了两根细细的弹簧,以此当作昆虫的两条长须,后边安上用秫秸秆裹上碎布条的花尾巴,然后再把长长的线系到竹架子上,一个不知是什么造型的风筝就制作完成了。
初春的田野,除了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还有一些未开犁的春白地。春风打着旋儿,卷着地里的浮土,把刚刚绽放出一丝嫩绿的野草,吹得失去了新鲜的色彩。文叔举着风筝在头里跑,我们一群小伙伴乌压压喊叫着在后边跟,当那风筝在风中起飞,人群中便炸响了一片欢呼。我们尽管看不见春风的样子,但是,她表现在风筝上的形象,是快乐地飞舞。丝线越放越长,风筝越飞越高,她在追赶着天边的白云,追赶着南飞的雁阵,向着白白的太阳飞去!
放飞的风筝快乐着我们的心情,然而在辽阔的天空上只有一只风筝在飞舞,确实显得有些孤单,于是我们又跑到了集市上,再去物色一些心仪的风筝。
要说这集市上的风筝确实比文叔做的风筝好看,颜色是五彩缤纷,造型是千姿百态,有蝴蝶,有蜜蜂,有蜻蜓,有燕子,还有盛开彩屏的凤凰和脚踏祥云的仙女。集市上的风筝,架子是细细的柳棍儿扎成的,糊在上边的纸是窗户纸粘上的。窗户纸材质轻、柔韧性好,不容易被风吹破。另外,窗户纸还有宣纸的效果,如果染上颜色,会晕染出那种朦胧迷离的感觉。人家的风筝线也是细而结实的,缠在一个圆圆的木轮子上,摇动手柄,可以使风筝收放自如。尽管一只风筝也花不了几毛钱,伙伴们还是要犹豫半天。不过,我们确实很难拒绝风筝在空中飞舞的诱惑,于是,还是要忍痛从裤兜里掏出攒了很久的一些硬币,买上那心爱的风筝。
那时的天真的很蓝,那个春天的风真的很暖。一只只风筝,伴着洁白的云朵,在空中飞呀、飞呀,还有那呜呜鸣响的哨音,和鸟儿一起歌唱。大家笑着、跳着、奔跑着,他们的双手牵着的是自由和快乐,放飞的是梦想和希望!
(作者单位:邢台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