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12月22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打防结合还油田安宁
——华北油田油区治安整治“百日会战”写实

  本报记者 毛蕊 通讯员 白建英

  12月18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组织力度最大的油区治安整治“百日会战”两个月后,记者走进华北油田油区,发现一辆辆治安巡防车穿梭在乡间,一台台抽油机悠然地运转,曾经的非法侵占井场被收回,各个油区呈现出生产有序、治安稳定、关系和谐的发展新景象。

  兵贵神速 利剑出鞘

  今年10月初开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部署在全国油田范围内开展油区治安整治“百日会战”。兵贵神速,华北油田在“油区治安整治百日会战”动员部署视频会后,迅速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负责的“百日会战”领导小组和两个督导小组,制订了《华北油田油区治安整治“百日会战”工作任务分解方案》,以“治安大防控”、“管道隐患大排查”和“捣窝点”三大行动为实施突破口,在“防”字上做文章,在“打”字上下功夫,在“建”字上求效果,形成高压态势,给涉油、盗油分子以威慑。为期100天的油区治安整治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领域分布在河北、内蒙古等5个省市自治区,四大探区拥有油气井6000多口、管线4000余公里。点多、面广、战线长,油区分散、社情复杂的周边治安环境,导致涉油气案件时有发生、屡打不绝。“百日会战”开始以后,公司自上而下明确工作任务,公安、保卫部门分别制定了具体目标,把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部门和基层单位。公司督导组成员分片包干,深入到重点采油厂的重要油区,同基层保卫员工同吃同住,一起查找问题,谋划工作。同时,冀中公安局把破案、抓逃、打击处理等指标细化到各分局,保卫部门把控制案件、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截获盗油车辆、缴获被盗原油、取缔土炼、清理非法占压等指标细化分解到各作业区,制定出奖惩措施。华北油田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政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建立起了通报、联络、协商、研判长效机制。

  立体防控 严密布网

  在采访油田治安保卫人员和公安民警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油区综合治理工作中,防控是基础,打击、整治是手段。

  记者了解到,钻孔盗油、单井盗油依然是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重要因素,且盗油手段不断翻新,团伙化、专业化、暴力化、智能化倾向凸显,打击防范难度也日渐增大。因此,单靠以往人力巡查的“脚板”功夫,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

  “百日会战”活动开展以来,华北油田针对生产作业区和输油管道具有开放性、分散性地域特征,着力于建立“科技+脚板”的人防、物防、技防、信息防相结合的立体防控体系,防患于未然。各级保卫部门下到重点线路、重点部位及重点岗位,加大防范工作力度。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增强重点部位及公共场所技术防范,在易发案的重点部位周边路口、村镇,建设高标准的红外视频监控系统,加装视频监控器75台,维护保养监控探头360个,安装报警器90部,并与公安机关联网,切实做到既可以通过视频对油田生产设施进行巡视,又可以为案发后的侦查破案提供线索依据。华北油田还主动探索无人机巡逻、定向雷达侦测、电子围栏守护等更加先进的科技防范手段。目前,采油一厂、二厂正在推进实施直升机巡线。采油三厂建设安保指挥平台,对单井和计量站的“流量监测”这一行业难题进行专题攻关。采油四厂建设热成像视频监控系统,真正实现油田生产设施保护科技化。采油五厂除了技防措施外,深州作业区和深西站等重点长线输油管线都增加了徒步巡线,做到全员护线保油。

  强力整治 效果初显

  华北油田坚持打防结合,公司治安保卫队伍与公安民警敢于“亮剑”、善于“较量”,破获多起新发案件和久攻不破的“难案”。冀中公安局将打击目标对准打孔盗油、开井盗油外运,以及原油净化点向远离油区转移等严重涉油违法犯罪活动。对团伙作案、流窜作案等涉油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区域协作配合,落实责任,放远摸排,把大部分土炼油点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一面斩除现场盗油的“毒草”,一面剔除储运炼销一条龙的“祸根”。

  “百日会战”开展至今,华北油田“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点上有检查、面上有联防”的立体防范体系已经形成,油区治安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华北油区各级公安部门警力下沉一线重点油区、管线、厂站、村镇及路段600多人次,各油气生产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2630人次。其间共抓获各类涉油犯罪嫌疑人49人,破获各类涉油案件36起,打掉涉油团伙3个,抓捕涉油逃犯4名,查扣盗油车辆23台,收缴被盗原油26吨,案件牵出的链条正在侦破审理中。涉油案件破获率和逃犯抓捕率均超过70%,涉油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0%,达到阶段预期目标。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