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07月21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底气来自腹中书

  刘增舰

  邢台市桥西区纪委干部姚磊,学习并通过了两门高自考课程的考试,因而感觉底气足了,与他之前与纪委书记刘保河报考同样科目与自己却没通过,“底气”不足的变化,是他不断学习,认真读书的变化。腹有诗书了,底气自然也就更足了。

  读书、学习是一个党员干部一辈子的必修课,古代如此,今天更应强化。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从刘保河与姚磊身上我们应领悟到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不会只能跟上时代“一阵子”。

  也许有人不以为然。观照当今时代,我们已经不知不觉从传统社会转入学习型社会,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学习已经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仅仅是学习的场所之一,人的一生已无法区分“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知识老化加速,信息化交流提速,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急剧变化,人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应付种种变化,终身学习成为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学习知识也演化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时下流行一句很有意味的话:文凭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代表未来。面对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满足于已有知识,而不及时“充电”、“补养料”,不能很好地解决善于学习、拓展新知的问题,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正如“新一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博士所说:“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底气足了,才能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读书是收获过去,也是播种未来;是一次美好的旅途,也是心灵的终生旅行。古人讲,读书乃立身、入仕的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官从政更要有一点书卷气。一个人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得清雅,奢华可以变得淡泊,狭隘可以变得开阔,偏激可以变得平和。“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即是古人读书达到至明至清境界的写照。作家曹文轩说:“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一面是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另一面则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这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出深刻的人文内涵。

  底气从哪里来?打开书卷,天地洞开;走进书山,美景胜收。饱读诗书,便是心智的陶冶和沃灌,自然会形成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风度,这也许就是古人说的“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