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哲
及时、依法公开司法政务、审务信息,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法院党组高度重视司法公开、司法为民,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司法公开为标尺,提升法官素质,强化案件质量,打造科技强院,真诚为民服务,谱写出一曲曲司法为民的新篇章。他们着力贯彻“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全面启动建立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对庭审、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方面工作进行全方位公开,建起方便快捷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高科技引领的数字化法庭、数字化审委会……这一切,都在保障着司法公开的强力推进;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让每一个案件都在阳光下审理,都在阳光下执行。
庭审公开
——神圣的法庭从此不再神秘
镜头一
“原告王某与被告某公安处治安管理处罚一案本院现依法公开审理。现在开始庭审直播。”
“原告对被告提交的多份询问笔录一一质证。”
……
这是新华法院在开庭审理一起行政诉讼案时,微博管理员在庭审现场用微博直播庭审的情形。
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方式,在网络新时代推进司法公开,让“e审判”成为拓展审务公开、服务群众、提升公信力的新渠道。
建起8个高清数字化法庭,实现庭审过程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庭审记录,公开展示庭审证据、公开展示适用的法律法规。
微博庭审直播。对于案情典型、社会影响大的案件,除利用市区主干道旁边的大屏幕同步直播外,还利用微博直播、微信互动评论、媒体跟踪报道、人大代表点评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庭审直播,让神圣的庭审不再神秘。
微信播报法院政务信息。开通微信平台,发布法院工作动态及其他政务信息。添加驻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微信向代表、委员汇报工作。在诉讼服务中心公布微信二维码,当事人用手机轻轻一扫,即可添加关注。
审判流程公开
——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镜头二
5月6日,姚某诉赵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姚某第二次来到新华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的电子查询机上,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和查询密码,案件进展情况一目了然。姚某高兴地对记者说:“案子到什么程度我这一查就全清楚了,再也不担心什么暗箱操作了。”
根据法律规定和审判管理所明确的案件审判中各个流程环节的节点与期间,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录入案件审判流程信息,并依法分别向当事人和公众予以公开。
在诉讼服务中心配备电子查询机,电子查询机公开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全社会公开的信息,即法院基本情况简介、审委会组成人员、陪审员及评估机构、执行等十项信息。一类是当事人通过特定密码查询的案件信息。当事人办完立案手续后,持二代身份证轻轻一刷,即可查询到涉及自己案件的各个流程节点信息。
同时,依法应当公开的法院工作信息和审判流程信息均通过法院政务网站、法院电子显示屏、司法公开专栏向当事人和公众公开。
开通手机短信平台,立案手续一经办齐,几分钟即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发送信息,告知当事人案件的承办庭室、承办法官姓名、联系电话以及院长接访电话、院长接访邮箱。
今年以来,法院所有开庭审理的案件均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刻录成光盘入卷归档,以方便当事人查阅。
裁判文书公开
——倒逼文书事实清说理透
镜头三
5月14日晚9点,新华法院赵陵铺法庭的法官侯建伟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侯建伟正在仔细地审阅一份即将出判的民事判决书。“裁判文书上网了,判决书上的每一句话,引用的每一款法条,针对案情的每一个解释,都要认认真真地看一遍,即便是标点符号也不能出错啊!”侯建伟感慨地说。
敢于自我加压,勇于自我挑战,通过裁判文书公开平台,运用文书纠错系统,按照最高院“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2014年以来的生效裁判文书实现了全部上传至中国裁判文书网。审管办进行案卷评查时以上网的裁判文书为准,没有上网的案件视为没有结案。
建立了便捷的裁判文书检索系统,方便当事人对裁判文书进行检索和查阅。设立网络沟通平台,收集、汇总公众对裁判文书的评论、意见、建议。
文书网上晒,公正看得见。裁判文书上网,对承办案件的法官来说也意味着自己的“产品”要在阳光下晒一晒,随时接受公众的查阅和评价,对法官形成倒逼机制,提高裁判文书质量。
执行信息公开
——实现案件执行透明规范
镜头四
4月28日上午一上班,被执行人单位负责人王某就带着8万元现金来到了新华法院。一边交付执行款,王某一边无奈地对执行法官说:“你们公开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一招太厉害了,以后可不敢不履行判决了。”
搭建起执行指挥中心,依法全面公开案件执行过程中的各项信息,所有执行信息在全国执行案件信息查询平台和全市法院的政务网站公开。尤其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公开,将对执行“老赖”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
积极推进执行听证和执行过程公开,对重大执行案件的听证、执行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并将执行现场的视频、音频及时存档备查。
充分利用法院政务网、微博、微信、电子查询机、室外大屏幕,及时公开相关执行信息。同时,积极推进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与各类征信平台的对接,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共享和信用惩戒,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科技强院
——以信息化建设保障全方位公开
坚持科技强院、以信息化建设保障司法公开的全方位进行的理念,大力加强办公、办案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现代科技,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促进了司法公开的大步伐迈进。
建立起司法公开的外网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法院工作动态、公开裁判文书及庭审录像,为社会各界了解支持法院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运用网络节点化的审判管理模式,每起案件从立案、办案、鉴定,到归档、查询,全部实行网络化节点管理。对案件审限进行全程跟踪、动态提醒、自动报警,从而杜绝超审限案件。
在楼内外配备7个高清液晶显示屏,对法院概况、立案须知、风险告知等共28项公开内容,分区域滚动播出。
成立网络媒体舆情室,组建7人的网络舆情监管评论小组。安排专人负责院长接访电话记录、院长接访邮箱、微博反馈信息记录、微信汇总、网上舆情汇总工作,每天汇总整理后报院长审阅,由院长视情况批转、督办、协调。实现当事人、代理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与法院沟通“零距离”、交往“无障碍”。
建立网络沟通机制。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开通法官QQ,庭长以上工作人员全部对外公布个人电子邮箱,从而丰富司法公开形式,拓宽与社会各界的交流渠道。
建立阳光接访机制。坚持院党组工作日轮流在诉讼服务中心接访,把领导资源集中用于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上。
结束语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一个公开、透明、公正的阳光司法体制在新华法院正日臻完善,新华法院人正以信息化建设为起点,在司法公开、司法为民的阳光大路上阔步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