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利 郑伟
4月18日,遵化市人民法院法官去办理一件特殊的案件,记者跟随一同前往。
上午9时许,遵化法院新店子法庭的刘冬平庭长和立案庭的张丽霞庭长驱车来到新店子镇前王庄村。车左拐右拐在一处院落前停稳。一位老大娘紧走两步来到车前,她拉着法官们的手说:“知道你们今天要来,没想到这一早就把你们盼到了!”
老人把法官一行请进屋内。满眼望去,这家里真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等记者的眼睛适应了室内的昏暗光线后才发现,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个中年男子,床边坐着两个八九岁大的孩子。老人抹着眼泪对法官说:“床上的是俺儿子,这俩孩子是孙子和孙女……”
记者从他们随后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老人的儿子和儿媳于2003年经人介绍结识并结婚,婚后的生活虽不富裕但却安逸,随着一双子女的相继出生,这个家庭充满了欢乐的气息。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击碎了这个家庭的美好憧憬:老人的儿子在管理果树的过程中从树上坠下,导致高位截瘫,巨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屋漏偏逢连夜雨,2010年,老人的儿媳提出了离婚,离婚后带着女儿回了娘家,由于无暇照顾,小女孩的生活情况也不容乐观。看着年幼的孙女衣食无着,老人一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便又将孩子接了回来,并萌生出变更孩子抚养关系的念头。可由于父亲高位截瘫,行动不便不能亲自前往,只能让奶奶带着年幼的孩子到法院咨询。从没出过远门的老人拉着两个孩子几番周折才找到遵化法院。
立案庭张丽霞庭长了解到这些实际情况后,得知孩子的母亲此时恰好在娘家,于是立即与辖区派出法庭刘冬平庭长取得联系,在请示院领导之后决定上门提供立案、调解服务,尽快帮助这个家庭解决这一实际困难,并免去案件的一切诉讼费用。于是,便有了这趟特殊的办案之行。
随后,在这家人的院子里,法官为当事人当场办理了立案手续,并叫来了孩子的母亲和村干部,开始进行调解工作。起初,孩子的妈妈舍不得女儿,不愿意放弃抚养权。而两位法官没有直接切入案情,而是先让她和前夫一家好好聊聊家常。坐在曾经生活过的房子里,看着前夫虚弱的身体和老人日渐憔悴的容颜,孩子的妈妈也流下眼泪。
看气氛逐渐缓和下来,二位法官便适时地开始进行调解。她们为双方分析了实际情况,指出母亲一个人带孩子的实际困难,并让她看到了前夫一方能够照顾好孩子的决心。谈话的时候,小兄妹俩就手拉着手,并排坐在远处看着大家。刘冬平看到这一幕,握住孩子母亲的手,动情地说:“老妹子,你看这小兄妹俩感情多好啊!咱们都是母亲,都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大姐可要劝你,不能为了一时赌气给孩子造成终生的遗憾!”
回头看了看两个亲生的骨肉,孩子妈妈不再坚持,低下头不说话。法官们知道孩子妈妈的思想有所转变,张丽霞庭长趁热打铁说:“我们之前已经了解到你们双方当初离婚是生活所迫,你们还是有感情基础的,而且离婚时都没有吵翻脸,这个事情是为了孩子,希望你们能够通过协商解开这个疙瘩。”经过近两个小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原、被告双方都表示理解对方的难处,一切都愿意为孩子考虑。最终孩子妈妈同意变更女儿的抚养关系,并承诺定期看望女儿,关心女儿的生活。原告一方也表示不用孩子妈妈支付女儿的抚养费,并随时欢迎她来看望两个孩子。
一切谈妥,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法官把孩子拉倒身边,又叫来孩子的爷爷、奶奶和妈妈,一同来到孩子爸爸的床边,离婚几年后,一家人终于因为亲情再次团聚在一起。这时候,大家都已放弃了心中的隔阂,抱在一起失声痛哭。这一幕,让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泪水是甜蜜的。
告别了千恩万谢的一家人,正午时分记者陪法官走出了这个农家小院。看着走在前面的两位女法官的背影,记者突然间对“民生司法”的理念有了新的感悟:这次开庭不就是对“民生司法”最好的印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