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梁
与作者共事几十年,在一个屋檐下做活儿,过去只知道他在繁杂的机关工作之余,喜欢书法艺术,软笔、硬笔皆有修炼。计算机未曾普及之前,常见有人请他书写一些重要且需体面的文本,记得我的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就是由他来填写的。天长日久,他烙在我脑海中的艺术成就便和书法联姻了。直到有一天,远在西藏阿里地区公安处就职领导职务的他回石家庄省亲,拿出一本打印好的诗稿让我看时,我的眼前仿佛有一道亮光闪过:国群老弟不仅善习书法,还是一位藏而不露的诗人啊!顿时,一种发现的兴奋和一种同道的喜悦,令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他的诗稿,一首首或饱含激情或富于感念或拥有浪漫的诗歌艺术语言在我的眼前流入,直抵心灵深处。一个手夹着香烟,在烟雾缭绕中文思奔涌的现代汉子身影和一个手持杯盏,把酒问青天的古代诗人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叠影。这个嗜烟如命的国群,不经意间,悄无声息地成长为一名诗人。虽说不经意,却有千般苦。没有甘于寂寞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和细雨润无声的修为,是很难吟哦出这几千行浸透着心血的诗篇的。
写诗是需要生活的,没有生活滋润的诗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恰似无病呻吟。而国群的诗是从生活中提炼和汲取营养的,他的创作,因为有了生活,便有了活力和生命力。若不感受拉萨,作者怎么吐出“肤色”的色彩,怎会有“哈达”的幻化,更不会有青稞酒点燃“胸中的火把”。(《感受拉萨》)像《红柳花开》,作者在生活中感受到了红柳的生命“远比矗立雪域高原的大山顽强”,因此,他要“把正在盛开的红柳花/装入行囊/带走。”这样的诗句,在国群的诗中比比皆是。生活给了国群以思考,国群回报给生活以艺术的美好!
我们常说,诗是有灵性的,而灵性是可以成为艺术的。读国群这部诗集,可以触摸到作者灵性的脉动。那是一股股心血的喷涌浇灌出的艺术之花。作者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比、兴、赋”的诗歌艺术手法,让文字插上翅膀,令诗行矗起形象,给人以多彩美感和艺术遐想。作者在《爱的四季》里,将春夏秋冬拟人化,让春天迈开“爱的脚步”,叫夏天“把那心情装扮得满地晶莹”,令秋天“收获喜悦的情”,使冬天收藏“明年的种”。短短的诗行里,让我们感到了四季与人的息息相通,倾吐了作者对大地深深的爱。因了灵性,作者说:“情/似花美丽”;因了灵性,作者笔端流出:“醉酒的姿态/仿若山峦在倾”;因了灵性,清风可以“拥抱”,“漠然的心,开始流淌汗滴”等等。相信每一个用心品读此书的人,会在吟哦与思考间收获一份艺术的享受。
对于一个成熟的诗人,事是诗,诗也是事,诗人的诗和事与常人不同的是多了一份心灵的过滤。国群在这部诗集中,把事艺术为诗,用诗记录下事,在别人眼里没有诗意的地方,他写出诗来。同时,他又用诗歌的艺术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记录下自己的所爱,记录下自己的人生。读他的诗,可以走进作者的心灵,可以窥视作者的足迹,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怀。此时,不禁让我记起了著名诗人雷抒雁那句诗意般的话语:“诗篇不过是诗人心灵的脚印”。国群的诗歌,不正如此吗?
读国群的诗稿,感到有着很多可圈可点的闪光之处。我在这里拉拉杂杂说的,不过皮毛而已,只能算作抛砖引玉。作者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里,能够精心创作,为社会、为读者捧出自己的心血之作,为诗歌艺术的花坛,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甚为可敬。
(该篇系作者为王国群著《心中的绿洲》所作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