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席娟
他淡泊名利、一身正气,以坚韧的毅力和超常的付出,完成了从军人到检察官、从外行到内行的精彩转身;他秉公执法、本领过硬,立案案件全部移送起诉,均作有罪判决,无一冤假错案……
用青春热血铸就反腐金盾,以凛然正气书写无畏人生;他就是万全县人民检察院法警大队教导员鲍广跃。从事检察工作十年多来,因为出色的工作和过硬的作风,鲍广跃多次立功受奖,先后获得十佳“张家口优秀青年卫士”、万全县检察院“优秀办案能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永做党和人民群众反腐尖兵”的铮铮誓言。
笃学好思完成精彩转身
鲍广跃,1977年12月出生,安徽省六安市人,1995年12月入伍,2004年8月转业分配到万全县检察院,在反贪局从事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
“才不称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鲍广跃笃信,人生在世,总得有所作为,人民检察官更应该如此。为了尽快适应反贪工作,鲍广跃深知,作为反腐战线上的一名“新兵”,需要学习的地方更多。他虚心请教,认真钻研,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基本的侦查和办案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日臻成熟,逐渐成为万全县检察院的一名中坚力量。
2011年冬,带着院领导的信任和嘱托,鲍广跃接手了查办封某等3名干部涉嫌贪污退耕还林补助款一案。“搞反贪,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高超的办案技巧,要动脑筋、想办法。”鲍广跃分析认为,3名犯罪嫌疑人对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报批手续和流向非常熟悉,如果按照以往办案方式,必将使案件“流产”。
为此,他一改以往的办案思路,逆向思维,直接对从乡信用社领取补助款的农户着手调查,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从2009年度开始往前追溯,逐年查找。当时正值寒冬,信用社电脑里储存的相关信息因时间久数据已经丢失,鲍广跃只得在冰冷堆满账本资料的信用社库房里一本本、一页页地翻阅查找。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查实封某取款签名并一次性从信用社取款近16万元的取款凭条这一重要证据。
针对办案的具体情况、具体环节、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表现,鲍广跃还进行分析研究,精心设计方案,精心部署决策,因人用谋,因势用谋,成功突破封某等3人顽固的心理防线,并最终查证3名犯罪嫌疑人贪污退耕还林补助款40多万元的犯罪事实。
职务犯罪案件中涉及的犯罪嫌疑人往往身居要职,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知识层次较高,而且经济实力雄厚,社会背景复杂,他们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会使尽全身的解数来与侦查人员周旋。相比查证的艰难,社会干扰因素给查办案件带来的难度更大,更考验一名检察官的意志和信仰。
封某等3名干部长期在林业部门工作又担任领导职务,社会交往面宽,人际关系复杂,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案发后,犯罪嫌疑人的亲戚朋友,有的以金钱诱惑,有的以政治前途进行威胁,在各种诱惑和压力面前,鲍广跃坚持对法律的忠诚,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敢顶敢碰,毫不退让,最终把他们送到了庄严的审判席上。3名犯罪嫌疑人均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而且均没有上诉。此案被河北省检察院评为年度“十大精品案件”。
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鲍广跃认为,查办案件工作还不能就此画上“句号”。他积极向涉案单位发出《检察建议书》,分析封某等3人共同贪污案的发案原因,指出在监管机制、干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改正,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甘于奉献始终冲锋在前
“维护法律、公正执法是我的信仰,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是我的追求。”鲍广跃说,“虽然脱下了军装,依然要如同战场上的军人那样,在反贪战线上冲锋陷阵。”每次有任务后,鲍广跃都会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审查分析、立案侦查、参与审讯、外出调查,加班加点地冲锋在前面。
在参与查办某报社记者任某、王某特大受贿案中,鲍广跃与专案组人员一起连续奋战两个月,驱车数千公里,辗转北京、石家庄、山西等地询问相关证人三十多人次,调取证据二百多页。
由于连续加班受寒,鲍广跃高烧不退,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但他紧咬牙关,坚持把手里的工作做完。回到家后,家人看到他熬红的双眼、深陷的眼窝,累得要散架似的身体,心疼地流下了眼泪。随后,鲍广跃整整输了一个星期的液才治愈,病情刚见好转就又投入到查办案件工作当中。最终,犯罪嫌疑人任某、王某因受贿4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此案也被河北省检察院评为年度“十大精品案件”。
近十年的军旅生涯,打造了鲍广跃坚毅、敏捷、忠诚和无畏的个性;多年反贪战线的殊死较量,练就了他一身与贪官蠹虫斗智斗勇的过硬本领。鲍广跃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不为情所动、不为权所惧、不为财所诱,从没有办过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累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捍卫了法律的尊严,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热血铸忠诚,披坚惩腐恶。这就是鲍广跃,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他敢于碰硬;在法律和情感的考验中,他不徇私情。鲍广跃以无比坚定的信仰、始终如一的付出,守护着心中这份神圣的事业,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对检察事业的一片丹心和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