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世乔
几间简陋的平房坐落在乡间的寻常巷陌,醒目的警徽和饶阳县公安局五公派出所几个大字昭示着它的特殊使命。这是王松走过的第五个派出所。多年来,他悉心调处纠纷,鱼水深情中闪烁着汲自民间的智慧;英勇抓捕歹徒,维护一方平安的责无旁贷中是扎根沃土的从容与镇定。这位长于乡间、如今依然把家安在乡村的派出所长,把自己站成一棵荫护故土平安和谐的松树。
调处纠纷 深根扎沃土
一个位于村中心的土坑,让王家和李家的纠纷一闹就是29年。当时王松刚到合方派出所工作,上班没几天便接到报案,两家又打起来了。王松和同事到现场制止,事态得以平息。但王松明白,要消积怨还得解心结。
两家的争议之处是大坑所在位置宅基地的使用。在充分了解情况后,一个方案在王松脑海里形成:由李家从王家手中买下宅基使用权。方案一出,两家都赞同,可一谈价钱,又分歧颇大,李家要价四万,王家却只出四百。王松一看,这分明是两家在赌气。费了老大劲,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可坑上的一棵树,又引新争。恰巧,此时村里有人买树,王松穿针引线,树顺利挪走了。然而,新宅基边界之争又接踵而至。王松一个疙瘩一个疙瘩地解,双方的怨气在一点一点地消。最后,双方一块到派出所来感谢,王松由衷地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纠纷,王松不知调处了多少,当事人的门不知要登几趟,说得嗓子都冒了烟。虽然有些事是鸡毛蒜皮,可不解决,却极有可能留下治安隐患。但要调处好,也不是容易的事。除了运用法律知识外,王松更多的是汲取民间智慧,尊重公序良俗,取得群众支持。
腊月的一天,董家的几个儿女将骨折的老父亲抬到陈家门口。这事儿发生在王松当时所在的东里满派出所辖区。董老汉骑自行车到一丁字路口时,正好老陈骑着自行车从右侧出来。董老汉心里一慌,摔倒了。老陈赶紧将董老汉扶起,送到医院,掏出几百元让老人治伤。没想到,董老汉的儿女认定是老陈撞了父亲,抬着老人到老陈家“讨说法”。
王松带民警赶到现场时,董老汉的几个儿女已撂下父亲走人了,不少人在围观。王松一看,大冬天的,老人躺在室外可不是个事。他一方面安排将老人送到医院,一方面联系老人的儿女做工作。王松把礼让孝顺的法理人情一讲,马上得到了群众的支持。群众你一言我一语,董老汉的儿女们脸红了……
勇擒凶顽 浓荫护民安
深夜的村庄,异常宁静,几个人影闪入了街巷,这是王松与同事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眼看就要落入法网,为制造混乱,他竟然大喊“捉贼”。为了防止不利场面出现,王松伸手迅速捂住他的嘴。这家伙狗急跳墙,一口咬住王松的手指。王松忍着剧痛将其制服。村庄恢复了宁静,王松这才发现,手指被咬下一块肉去。
这只是王松工作中一次普通的抓捕。风雪中驱车千里追逃的艰辛,生死瞬间迎着歹徒砍刀而上的凶险,王松平时很少提起,他更愿意把工作说得幽默轻松。一次,一盗车贼被王松和同事堵个正着,盗车贼仗着块头儿大,下车就嚷嚷:“让开,要不然弄死你俩!”他哪里知道,王松在部队练就了过硬的擒拿功夫。三下五除二,王松和同事就把他按在了地下。这家伙还没反过味来,趴在地上竟说了一句:“俺不弄死你们了,行不?”
作为基层民警,王松充分尊重百姓的生活习俗。去年冬天,王松和同事们抓捕一个在逃人员。一天傍晚,他们得知此人的准确位置,但其所在的那户人家正在办丧事。为了不给群众添堵,王松在吊唁者行列里“潜伏”了一宿。这一夜,王松做足了抓捕铺垫。黎明时分,此人刚迈出这家的大门,便被王松“请”进了车里。
“脱下警服,咱是老百姓;穿上警服,咱还是老百姓。”电视剧中范党育的这句台词,被王松多次提起。为了维护这身警服的神圣,为了护卫父老乡亲的平安,尽管风吹日晒已经在脸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他这棵树,还要在乡间伫立下去……
(文中涉纠纷当事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