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04月04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寻儿老父来到警务站
  图为老王给警务站民警送上锦旗。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志青

  “真是太感谢了,孩子找到了,除了我们全家的一块心病,七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3月29日8时30分,省会平安综合警务站内,一位老父亲哽咽地向民警说道。事情的原委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3月20日13时30分,平安综合警务站民警赫振卓巡逻至裕华路与休门街一处小花园时,看到一男子躺在一棵树下睡觉,他身穿一制式服装,脚穿旅游鞋,衣着干净利索。民警不禁上前询问,谁知竟牵出了一段寻亲的故事。

  该男子告诉民警他姓王,并说出了身份证号,然而这个身份证号却是15位数的,属于一代身份证,且一代身份证早就停用了,民警于是将该男子带至警务站进一步询问。

  在警务站内,该男子始终面无表情,默然地坐着。民警无法从他的身份证信息中查明其真实身份。在不断询问下,最后,该男子断断续续地告诉民警,他系井陉人,有六七年没有回家了,大学毕业后,因工作没找好,没有脸回去。他平时就以捡瓶子卖钱为生,晚上睡在银行的柜员机处。

  孩子七年没有回家,家里人该多着急呀。民警听后,心里为之一动。随后几经辗转,民警终于联系到了小王的父亲老王。3月22日8时30分,老王和小王的姑姑急匆匆地赶到了警务站,在小花园的树下,老王终于见到了七年未见的儿子。

  说起儿子,已近花甲的父亲强忍泪水,小王性格内向,大学毕业后,先找了一份工作,因工资不高,就辞了职,之后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2007年3月28日,是他和家里最后一次通电话,后来再也联系不上他了,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家里人天天挂念他,想着是不是受骗了、被拐了,还是误入传销了?家人曾试过通过电视台寻人,查询其银行卡、电话种种办法,还到他的母校,从档案中找到其同学的联系方式,然后一一询问,却始终没有一丝消息。七年来,家人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回一听到有儿子的消息,老王就急忙赶了过来,不成想,真的找到了!

  为了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老王回去后特意做了一面锦旗,又专程送到平安警务站。

  据民警介绍,小王有一部手机,但没有卡,只用来听歌,可以说这些年他一直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不与外界沟通交流。针对小王的例子,民警建议,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不要一味地给孩子施加压力,要多与孩子沟通,清楚他们内心的想法,特别是对性格孤僻的孩子,要多加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并增强抗挫能力。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