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见义勇为英雄吴文德
本报记者 张世杰
路见不平,你是“挺身而出”还是“全身而退”?身体残疾的见义勇为英雄吴文德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最坚定的回答。清明之际,我们再次踏上吴文德曾经生活过、奋斗过的那片乡土——藁城市南孟村,缅怀英雄,追溯正义,感受大爱……
母亲眼中的孝子——
“就是带回个烧饼也要留给老人吃。”
提起儿子吴文德, 81岁的郭大娘是老泪纵横。吴文德出生后第二年,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但文德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家里没有钱,孩子的病逐渐就耽误了。”郭大娘说。到了上学的年龄,每天都是姐姐背着他去上学。“孩子上学辛苦,家里也穷,好在文德脑子好使,成绩也还不错。”郭大娘回忆说,“文德的两条腿落下毛病,虽然拄着拐杖,行走起来还很吃力,稍有不慎就会摔倒。读完小学,要到外村去上初中,行走不便,又想到家里的贫困,于是就辍学了。”
“儿子成家立业后,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可是家里有啥好吃的,都想着给他们老两口留一点。最苦的年头,他外出干活没挣到钱,就是带回个烧饼也要留给老人吃。”说起儿子的往事,郭大娘眼泪又禁不住落了下来……
妻子心中的好丈夫——
“他心肠非常好,从来不让我费心。”
吴文德勤劳耿直,虽然身有残疾,但村里人都待见他。第一个妻子在结婚两年多后因病去世,只留下一个女儿与他相依为命。当时,他已经27岁,身有残疾不说,还带着一个孩子,很多人没想到,同村一位20岁的姑娘王香台喜欢上了吴文德,并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那些年我们日子过得实在是紧张。”王香台说,“1995年,丈夫一场大病,住院整整一年,欠下了五六万元的债。为还债,文德养起了猪,结果又赔了钱。而文德从不灰心,他开始用拖拉机帮人运垃圾挣钱,整天没闲着的时候。”后来,王香台找了个厂子上班,夫妻俩努力奋斗,终于把债还清了。
吴文德家是多年的低保户,看到自己家条件逐渐好起来,吴文德对妻子说:“咱有吃有喝了,把低保退了吧,让给别人家。”王香台心知丈夫要强,就答应了。“他心肠非常好,从来不让我费心。”王香台说。吴文德对妻子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他不打麻将不喝酒,每天开车运垃圾回到家后,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煮好热腾腾的饭,等待妻子王香台下班回家。在王香台心中,他是一个称职而体贴的好丈夫。
乡亲身边的热心肠——
“文德是个好人,短不了帮大伙儿些忙。”
提到吴文德在村里的为人,南孟村村主任杜振华说:“文德是个好人,短不了帮大伙儿些忙。他这一走,在村里的震动挺大。他自己一个残疾人义无反顾地去救一个弱女子,让人佩服。”
吴文德爱动脑子琢磨事。他学会了修收音机,有谁找他修,只要不费零部件的,他都给拾掇利索,一分钱也不要。一位姓贾的村民说:“吴文德腿不好使,可他心灵手巧。他开的那辆小铲车,是他用拖拉机改造的。干活做事,比常人一点都不差。”自从吴文德有了这辆小铲车,乡里乡亲若谁家盖房子、拉东西,都找他借车,他从来不拒绝,也不收钱。
一位村民介绍,前些年儿子结婚需要钱,亲戚朋友该借的都借了,还是不够,后来向吴文德开口借了1000元。没过两天,吴文德就把钱给我了,后来才知道,那钱是他朝别人借的。
吴文德用大爱铺就了自己的人生路,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