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起艳
■ 便民好事一箩筐
3月21日上午,沧州市交警一大队大队长薛振东再次来到褚彭根开的擦鞋店嘘寒问暖。褚彭根的老家在安徽,自小腿脚有残疾,几年前,他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代步的同时还载客赚点生活费。2011年,褚彭根被薛振东查处,到交通安全培训班接受了教育。今年春节前,褚彭根在交警一大队东侧租了一间40平方米的店铺,开起了擦鞋店。
一天,薛振东从褚彭根店门前经过时,一眼就认出了“老褚”,听说他不再用电动三轮营运载客后,非常高兴。看到褚彭根店里的客源不多,两个月挣的钱才勉强够交一个月的房租,薛振东号召全体民警对其进行帮扶。交警一大队民警家人有擦鞋、修鞋需要的,都介绍到褚彭根的店里来,褚彭根还可以就近到交警一大队食堂吃饭,民警们都尽量节省零花钱帮助褚彭根。
3月17日,教导员石磊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商场购买了一套春装和一双运动鞋,随后赶往两年来一直默默帮扶的新华区吕凤艳家。两年前,吕凤艳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她21岁的女儿患有严重的智障,儿子刚上幼儿园。逢年过节,石磊都会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来看娘儿仨,给他们留点生活费;每到换季的时节,他都会买身新衣服带来;个把月就打个电话,问问家里缺点什么立马就给送过来……
像这样扶危济困的好人好事,在交警一大队不胜枚举。
■ 疏堵保畅付心血
“以前一到姚庄子大集这一天,市场门口就围个水泄不通。”市民王先生说,他在棉纺厂附近居住,每天过姚庄子去沧兴集团上班,但每逢大集就怵头,开车上下班在那要堵半天。现在好了,有了一大队民警的指挥,道路基本畅通了。
以往姚庄子大集有时会延伸至永安大道以北500多米,占道经营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国省道的拥堵。为此,交警一大队和南陈屯乡政府、村委会联系,联合工商局、城管执法局等对姚庄子大集进行了规范整治,对大集路面进行平整,合理规划了市场的位置,随着民警的指挥及对摊点的管理,摊贩占道经营现象没有了,姚庄子附近的交通也畅通了。
不仅如此,其他集贸市场等易堵路段也因交警们的努力变得有秩序了。为了维护辖区道路畅通,保障市民安全出行,沧州市交警一大队实施了“四五六七工程”。
薛振东介绍,市交警一大队辖区主次干道110多公里,担负着1179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30.93万人口的交通管理任务,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去年下半年,他带队对辖区所有路段、路口、支干路进行了实地探勘,历时半个多月,确定了一系列事故“黑点”、秩序“乱点”、交通“堵点”,作为工作重点,总结了“四五六七工程”,即对四大医院、五座桥梁、六家商场、七个集贸市场除正常执勤外,还加大了对这些地方的巡逻和管理。
市区几家大医院门前,每天的4个高峰时段,一直是易堵车的路段。为此,市交警一大队研究制订了一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方法,如禁止左转、禁止掉头等。去年以来,他们又安排一大批警力,走上街头,指挥交通、疏导车流,使得几家医院门前的交通基本顺畅。
■ 警民亲如一家人
“要做外地人的向导、残疾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孤寡老人的子女、儿童的父母……在社会上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勤执法形象,树立整洁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管理形象,树立热情高效、便民利民的窗口服务形象,是我们的目标。”薛振东这样要求交警一大队的每一名民警。
车管业务大厅、交通违法处理室及事故处理等环节是交警直接联系群众的窗口。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沧州市交警一大队推出“三个对待”、“三个规范”,要求全体民警对待前来办理业务、处理事故的老年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同龄人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对待未成年人要像自己的子女一样;规范民警服务工作态度、规范办事公平公正透明、规范服务窗口工作制度。
交警一大队将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机动车登记、事故处理程序等在服务窗口公示,让办事群众对办理机动车登记的各项要求一目了然,对事故处理规定、处理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办事。他们还规定除节假日外,决不允许“窗口”出现空岗或无正式民警带班现象,服务窗口民警在工作期间不得闲聊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切实做到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服务窗口单位的良好形象。
2013年,沧州市交警一大队被沧州市公安局评为“警界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