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4年02月17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宁小五“当差”
  新春茶话会上,宁小五激情发言。
  热闹祥和的市场街。

  

  三次掌声

  刘红旗

  2014年,马年正月初五上午9时30分,宁晋县黄儿营西村新落成的多功能厅——村里人管它叫黄儿营西村大剧院——的外面,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黄儿营西村一年一度的新春茶话会在这里举行,500多村民与前来祝贺的领导把会场“挤得”无一虚席。

  大厅里,舞台上方的LED显示屏上,“黄儿营西村第二十一届新春茶话会”的字幕分外醒目,舞台的背景是一幅巨大漂亮的工笔牡丹图,上面写着“花开富贵”四个楷书大字,让人一看就觉得吉祥。

  宁小五一袭黑色的呢子外套,白色衬衣,红色领带,短短的头发根根竖起,站在台上,显得非常干练、特别精神。

  他要作党委书记2013年工作报告,要向黄儿营西村4156名父老乡亲汇报2013年茶话会制定目标的实现情况和2014年黄儿营西村的发展蓝图。

  自从199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21年了,每年都有这样一次茶话会,每次都有新的惊喜、新的进步、新的梦想。茶话会成了黄儿营西村村民每年的新起点。

  宁小五扳着手指把黄儿营西村2013年的成绩一项一项如数家珍地铺排开来。

  “2013年茶话会上制定的目标都一一实现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拆迁!纬四街西头拆迁改造工程,老集市街拆迁一期工程,涉及拆迁户25户,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咱都知道,拆迁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可是咱黄儿营西村在拆迁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一点点麻烦,没有出现一点点阻力,没有一户不愿意让拆的,拆迁户们都积极地配合咱村的整体规划,没有一个人摆困难,没有一个人让村干部跑第二趟!尤其是,尤其是其中还有三座大楼。为了咱村里的整体环境,他们没有说一句不情愿的话,就一个字,拆!更没有一个上访的告状的,他们把他们住了几辈子的地方献给了村里,给咱们一个村的整体规划做了贡献,为咱们黄儿营西村的环境做出了贡献!大家看到了,咱把拆迁户也请来了,为此,再次感谢咱们的拆迁户!”说着,宁小五在台上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躬,多少感谢尽在不言中。

  顿时,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拆迁户为大家舍小家,村里人都跟明镜似的。这掌声,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意,不,是怎样的一种敬意啊!

  接着,宁小五向大家数起了家底。“去年一年,咱村固定资产的增长达到6000万元以上。大家都看到了,一所小学和两个村民服务中心建起来了。为了让咱们的后代子孙有个好学校上,光这所学校就投资了1600多万!两个广场,也是比较值钱的。还有,就是这个花了600多万的多功能厅……”说到这里,宁小五指指脚下:“就是这里!就是咱们现在开会的这里,已经投入使用了。我听说村里有人叫它黄儿营大剧院,我告诉大家,这里不是咱黄儿营最大的剧院。村里已经谋划了,将来,还要在村民服务大楼的对面,建一个更大更漂亮更像个大剧院的大剧院!这里是咱们村红白喜事孩子过满月聚会的大厅。从今天开始,谁家孩子要在2014结婚,定了日子的,就可以报名了!”

  “另外,今天开完会,就在这里吃饭!以前,开完会没管过饭,是因为没地方,不是管不起,今天,谁也不许走,必须在这吃饭!由社区支部书记刘拴虎管饭!”宁小五的话还没说完,就响起了一阵阵掌声!这掌声里,绝不仅仅是为一顿饭,其中包含着黄儿营西村人的多少欢笑啊!

  “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各项公益事业不断取得新业绩。我们的党员、干部、企业家、厂长、经理、群众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去年的正月初五,开完茶话会后,我们的商会会长孙汉卿就和助学基金会的10位会长商量,每人拿出8万块钱,在刚出正月就给村里捐了80万元,咱们把他们评为了‘2013年度黄儿营西村新农村建设楷模’,等会儿我们要向他们发奖!今天,在这里,我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哗哗哗……掌声再次响起!随着掌声,大家的目光向这十位身边的楷模投去,向他们送去最衷心的祝福!

  掌声中,宁小五又开始为黄儿营西村规划未来:“马年,村党委将实施五大重点工程。1、投资1000万元,建设顺心街(老市场街)南延工程,与邱头道、泰安路接通;2、投资220万元,开展宁联创业辅导基地道路硬化、亮化工程;3、投资150万元,安装覆盖全村街道的监控系统;4、投资5000万元,完成新民居三期工程,预计7月1日全部交付使用;5、投资150万元,完善全村亮化、绿化。请大家监督我们的工作,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

  茶话会继续着,黄儿营西村父老乡亲的热血继续沸腾着,他们说:“宁小五的报告全是心里话,里面全是干货没有水分,全是小米干饭没有汤,有他这样的书记,我们信得过。”

  宁小五说:“我不会说大话,就会干实事,这些目标能实现我就干,实现不了,马上我就下台,让年轻人干!”

  喜看马年,马到成功!一幅更加美丽、辉煌的画卷正在黄儿营西村铺展开来……

  让掌声从心里响起

  刘增舰

  宁小五在黄儿营西村一年一度的茶话会上的发言不到10分钟,却迎来村民三次雷鸣般的掌声。笔者亲临现场感悟到,这一次次掌声,不是网店店主故意提高嗓门喊“亲,给个好评哦”时买家“无奈”的掌声,而是村民在用一个简单的动作传递着为干部“点赞”的心声。 

  讲话和读文章一样,都有标点符号。而符号的停顿,在上小学时老师都曾教过我们。现实中,有些党员干部在读文件、讲话时经常停顿在一些不该停顿的地方,这时如有“知趣”的下属或群众,便会“热烈”鼓掌。这是干部在向下属或群众要“掌声”。

  但掌声不是靠“要”就能得到的。比如说,人们熟悉的笑星“巨匠”赵本山、“非著名”的“著名”演员郭德纲,他们一上台,台下的观众就会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赵本山一上台,观众就送掌声,是因为观众真心感激他带给我们笑声的21次坚持、坚持再坚持。而郭德纲把听相声的都是去找乐放在首位,用他重复无数遍的“郭氏”砸挂和其给“于谦爸爸”换过上百次身份的“开涮”,使得观众看到他一出场就给掌声,一开口就有笑声。还有最近一年很火的节目《我是歌手》里的歌手,他们的每次登台,都能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与久违的眼泪见面问好,正是他们用自己对歌曲的爱,用深情的歌喉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才换来人们内心真挚地拍手、真心地叫好。可见,同样是掌声,“要”与“送”的目的不同,这造就了它们是否出自内心的“天壤之别”。

  宁小五台上得到村民的三次掌声,实际是他台下给村民“掌声”的“回声”。从黄儿营西村村民献给宁小五的掌声中我们读懂了:掌声,一个简单的动作,能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掌声,是春天的初雨,滋润干渴的土地;掌声,是冬天的一抹暖阳,照进心房,给人温暖;掌声,是一股清泉,叮叮咚咚,给人带来听觉盛宴……

  “黄交会”

  刘红旗

  2013年农历十月初四到十月初九,宁晋县黄儿营西村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闪亮登场”。

  黄儿营西村每逢四、九是集,一个月六个集的传统已有101年的历史。每逢集日,邢台的宁晋、新河及衡水的冀州、石家庄的辛集,三市四县有一万多人云集黄儿营西村。

  101年,从1912年开始,到现在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宁小五曾经细心地查过,这一年是农历壬子年、鼠年;大清帝国宣统三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清朝覆亡。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政府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

  宁小五就琢磨,1912年,是一个极其动荡的年份,但是为什么这些巨大的政治变革不但没有把黄儿营西村冲击得七零八落,相反却埋下一颗名叫市场的这样一个有着极其茁壮生命力的种子?他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听到的一些关于赶集的传说。

  那时候,老百姓在集市上卖东西,叫做“资本主义尾巴”,又叫做“投机倒把”,是被严禁的事,如果被抓住了,秤杆要被折了,货物要被没收了,人要被抓了,还得通知自己村的干部来领人,要是长期不改,就得“蹲班房”。在“集体一敲钟,百姓就上工”的年代,农民不叫农民,统称公社社员,社员靠的是凭工分分粮吃饭,谁一晌不出工,就得向生产队长请假,队长不准假就算误工,误工就得扣工分,实际就是扣“口粮”。“得罪了支书没法活,得罪了队长干重活,得罪了会计挨笔戳,得罪了保管挨秤砣。”四个“得罪不起”是当年号称“社员”的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一般人根本不敢去做小生意,也不能做生意,因为没有一个“准假的队长”,也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人们去做买卖。

  但黄儿营西村不同,它地处三市四县交界处,传说中的“三不管”在这里变成了“四不管”。平时一般没人检查,即使有人突然来了,在谁家门口,谁就把摆摊的人领到家里,就把做生意的说成是自己家的人给保护起来。

  有一次初九大集,街上有人大喊“有人来查了!”大家纷纷乱跑,一个老头把地上的东西胡乱包在一起,站起来就隔着墙头扔到身后的人家里,背着手唱起:“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检查人员看了看他,他也回头看了看检查人员,从从容容没事人一样走过去了。等检查的人都走了,他进去一看,人家已经给收拾到屋里了,包裹一动没动。他要感谢,人家分文不要,他又接着拿出来继续卖……

  就这样,黄儿营西村用朴实真诚的民风保护着这些“尾巴”,越传越远。方圆多少里,做小生意的谁都知道,到这儿做买卖不怕被割“尾巴”。结果,谁都往这来,“资本主义尾巴”在这里越来越长,黄儿营西村的集市也越来越兴旺。

  野火烧不尽,寒风春又生。是农民生计所迫,是生存的需要。可贵的是一个集市活了三市四县,也活了黄儿营西村。“要不谁会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提心吊胆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去赶集赶会,要不黄儿营西村的村民保护小商贩啊?”宁小五思考过来思考过去,得出这样一个朴素的结论。

  想买在门口就可以买,想卖在门口就可以卖,这就是黄儿营西村走向富裕的活水。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宁小五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原则:每做一件事,都要看看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就全力以赴,快干、干好。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商海大潮中搏击风浪的宁小五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他早就意识到,黄儿营西村的市场一直在旧街里,市大场小,近些年汽车越来越多,出入极其不方便,虽然1997年集市搬到了市场街,但随着物资交流大会的成立,集市规模再一次扩大,市场占地又一次成了发展的瓶颈。于是,在2007年投资180万元翻建了占地255亩的黄儿营市场的基础上,宁小五上任后,仅用两天就和干部凑了200万元,俩月就把长800米的旧市场街修通了。

  现在,商贸已经成了黄儿营西村的一大特色,市场拥有门店300多家、摊位2000多个,有电线电缆辅料、物流、电器、农产品交易、餐饮住宿、建材家具等8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8亿元,并辐射到新河、辛集、冀州等县市。2013年2月,他们又投资1360万元,建成了千米商业步行街,路面宽度达到20 米,打造了一条购物休闲的精品街、窗口路。如今,黄儿营市场已成为宁晋县东部规模最大的商品物资交流中心。

  去年十月初四到初九的六天物资交流大会,黄儿营西村人流似海,物流其畅,好一派繁荣景象。宁小五特意到街上走了一圈,他看到既有来自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又有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市场上购销两旺恰似火。这种红火怎么能不让人得意扬扬呢?

  前来赶集的乡亲们都戏说:“广州有广交会,香港有港交会,这不正是我们的‘黄交会’吗?”

    开放与包容

  刘增舰

  开放与包容创造了这个世界,促进世界向前发展。

  101年,一个多世纪,黄儿营市场经久不衰,春风几度,它历经时代的变迁、坎坷不可以说不多。春风度人们得到福祉,那坎坷也让人忧伤并变得智慧。和其他市场一样,回顾黄儿营市场的历史,人们记忆犹新:“经过淹,经过旱,经过蚂蚱滚成蛋,经过地球打颤颤。”坎坷使人历练,春风让人得到实惠。但它历史存在之长,它经久昌盛不衰,无不彰显着黄儿营西村人的开放和包容。

  也许有人会说,百年的市场并不少见,但在那“割尾巴”的年代,只能在市场胡同里“袖里来袖里去”不敢见“阳光”而交易“布票”、“粮票”,街畔摊售个土布常被“踢摊子”、“夺秤子”、“没收货”,集市上的居民见了躲之的多,站出来保护的却不多见。黄儿营西村人属于后者,也许这就是“开放包容”之心使然。

  票房或许是衡量市场价值最直观的尺度。进入黄儿营市场不需要门票,但也有无形的“门票”:几里、几十里赶黄儿营的集会,或骑车要耗时,或乘车要付费,或开车要烧油,每月六个集日,每个集日万余人会集黄儿营市场,如果把路费算作“门票”,每人赶一个黄儿营集按5元的路费计算,就是3万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票房”。如果把它的年交易额8个亿作为衡量黄儿营市场价值最直观的尺度的话,黄儿营市场的“票房”抢手是因为人们从中得到了“赚头”。

  其实,人在挑剔着市场,市场也在挑剔着人。人和市场在互相挑剔中互相改变着,这改变遵循一个原则:开放与包容。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