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舰
《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民者,即以民生之苦为苦,体现的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品格。张君建听到张甲和刘丙兄嫂间闹不和的事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是他作为会长始终以“解心忧,促和谐”为做事的核心。
现实中,和睦一家,却因一件小事反目成仇的事并不少见。他们或对簿公堂,或拳脚动武,或恶语伤人,闹得如同路人。亲人或朋友之间的纠纷,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家庭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不用说故事中的哥哥和弟妹不和,就是一个爹妈生的孩子性格也迥然不同,所以诸多关系,远比社会上的小纠纷复杂得多。如果秉公办理把话说重了,那就是“不讲人情”;如果稍有偏袒,干部就会落个“徇私枉法”的名声,于是许多干部躲着家庭纠纷走,怕的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务事难断是不争的事实,能断也不缺少经验,关键看责任、看智慧、看担当。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领导干部的“任务”。“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是瞎说一顿。”桥或船既是责任,也是智慧。正如张君建讲的《六尺巷》的故事,不但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又完成了“过河”的任务,既秉公无私,又传诵出新的“和谐”故事。
党员干部就是沟通“民忧”和“忧民”的上通下达的桥梁。我们只有做到平乡管委会干部那样,到基层和群众中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帮助解决真正的难事,才能“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顺民意、谋民利,民心才会“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