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凌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严格公正执法、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规范司法行政权力运行,完善执法监管机制,司法行政工作法治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提质提效
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
八月份,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穆思山主持召开厅党委会,研究制定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为民服务提质提效专项行动实施意见》,部署开展了“提质提效专项行动”。对厅机关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监管事项重新进行了梳理,认定了七项行政许可事项、五项非许可审批事项和一项行政监管事项,逐项编订了办理流程时限表,明确了事项名称、设定依据、承办机构等需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对没有合法依据的一律取消。
对涉及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内部多层级审批的律师、公证和司法鉴定等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审视和清理,对各级审批环节进行统一规范,明确了需多层级审核事项的名称、各级侧重审核的内容、实施依据、材料呈报衔接的程序和时限,减少律师执业许可等八项审批环节,对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建立了两岗审核终结制度。
举办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法治工作培训班,先后邀请司法部法治司、省政府法治办等部门领导为厅机关干部和各市司法局负责人做依法行政和行政复议工作讲座;委托燕山大学举办了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党务工作者培训班;选派4名新任司法局长参加司法部举办的新任县(市、 区)司法局长培训班;对31名新任公证员进行了为期14天的跟班实训,进一步提升了依法行政能力和法律服务水平。
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力度进一步增强
在全系统部署开展了“热情服务、阳光执法”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进狱(所)务公开和阳光执法。省司法厅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共同制定了减刑、假释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提请条件和办案程序,统一执法尺度,减少地区差异,促进办案严谨规范、执法公平公正。全面推行新的服刑人员计分考核办法,统一了考核尺度,增强了考核客观性、公正性。举办新颁法律法规培训班,汇编整理《刑罚执行工作手册》,提高刑罚执行能力。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服刑人员收监、暂予监外执行衔接手续和社会调查评估机制,进一步严密了办案程序。
进一步加大对监管场所管理力度,树立“大教育观”理念,充分整合利用资源,全警、全员、全时段做教育改造工作。开展“攻心工程”,组织开展“放飞梦想 重塑新生”系列监区文化活动,促进服刑人员思想稳定。开展“安心工程”,对服刑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万多名服刑人员办理职业技能鉴定,全面建立“即将刑释人员就业信息库”和“招聘企业信息库”,组织196家企业提供招聘岗位,当场签订就业意向书2063份。开展“舒心工程”,帮助服刑人员解决婚姻、户口、拆迁安置等问题,构建“社监一体化”帮教平台。
深入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完善社区矫正人员报到、接回等衔接管理机制,与省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对违法违规的,坚决依法收监,有力地推动了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我省社区矫正工作整体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
加大执业监管
法律服务职能进一步拓展
制定了《关于为全省“四大攻坚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指导意见》,组建210个法律服务团队,深入曹妃甸新区等重点区域和项目,提供“一揽子”法律服务和法律支撑。积极服务县域经济和县城建设,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不断深化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积极为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支持。目前,全省律师共担任政府法律顾问1660家。
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深入开展“善行河北·律师公益行”活动,组织全省律师重点开展了农民工法律援助行动、消费者权益保护行动、未成年人保护行动等五个专项行动。成立了“河北省公益法律服务中心”,开通了“4001616148”公益法律咨询热线和服务网站,安排优秀律师在第一时间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累计解答各类法律服务咨询2000余人次。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扎实开展多层次民间矛盾调处活动。目前,全省建成调解组织5.8万多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732个,人民调解员达38万人。截至11月底,全省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