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霞
税收档案是税收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反映了税收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尤其在司法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践和经验,谈一谈税收档案规范化管理。
税收征管档案管理的现状
由于基层税务人员担负的工作任务繁重,存在着“重任务、轻档案”的认识,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档案的系统性、真实性和连续性,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硬件不到位。一些档案室面积小,不能完全满足存放要求,普遍没有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必要税收档案保管和利用设备。绝大多数都是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
管理跟不上。由于管理工作跟不上,税收资料散失严重,内容不全,查阅不便,导致税收征管资料整体利用率较低,没有发挥应有价值。
流程不统一。一些基层单位对税收资料的采集、传递、接收、录入、归档管理各行其是,管理流程不统一,致使资料残缺不全,影响了税收资料的系统性、真实性和连续性。
职责不明确。税收资料到底由“谁管理”不够统一、不够明确,存在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同一纳税人的税收资料被不同部门收集,增大了资料归档、查阅的难度。
推进税收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针对税收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集中、真实完整、简便易查的原则,对税收档案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
转变思想是前提。要想抓好税收档案规范化管理,首先要解决税务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可采取学习培训、以会代训、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税务干部进行思想动员,提高其认识,增强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清管理体制是关键。应按照“谁受理,谁保管,谁归档”的原则,明确税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部门。部门内部要指定专门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税收资料的中间传递、归档工作。基层单位应建立一个门类齐全、集中管理的综合档案室,整合各类档案管理。要实现计算机检索税收档案的功能,并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更加方便查找和利用。
统一传递流程和手续是基础。结合税收工作流程,对税收资料的采集、录入、整理、移交、保管、归档等过程,制定出科学规范、系统完整、简便实用的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完善传递手续,建立资料传递台账和资料传递清单,清单跟着业务流程和税收资料走,实行对税收资料层层把关,防止税收资料遗失。
规范归集和编码规则是保证。税收档案应按照工作性质和便于查找利用的原则,明确归集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每个归集类别都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编码规则,以便查找利用。
明确管理职责是抓手。把税收资料接受、传递、归集、整理、归档、移交,销毁等工作,明确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列入绩效考核,与税务干部的考核和奖惩挂起钩来,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
(作者单位:行唐县国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