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3年10月14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张顺河的群众工作故事
——邢台市政法系统群众工作能力培训教案故事追踪

  

  高冰丽的渴望

  刘红旗

  “我是百泉村的人,你知道我们村为什么叫百泉吗?是因为以前我们村到处是泉水。

  可今年春天,我们家的石榴树都快被旱死了。我说用水浇一下吧,可爸妈说去哪里弄水啊?

  夏天,学校的花都直不起腰,树也垂头丧气。大家都知道夏天是最热的,人人都想喝口水,但是学校没有水。同学们趴在水管上使劲儿吸,看见他们,我真想说声别吸了,吸不着的。

  秋天,是繁忙的季节,秋收小麦开始了。可是我们浇地要用村里的水还要掏钱,等了半个月也没轮到我们家浇地。

  冬天,雪花从天空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缸里的水也结了冰。妈妈还得拿着东西把水缸里的冰弄下来,然后开始接水,可是迟了,水已经停了,只好用冰块化成水。

  水,我希望你能听到我的千言万语,快回来吧!”

  上面是一篇小学生作文,作者是百泉村的高冰丽,2002年写这篇作文时,她10岁,还在上小学三年级。文中描写的缺水情况是当时百泉村的真实写照。对水的渴望,可不只是她一个人,而是百泉全村的人。

  因为这篇作文,高冰丽上了那一年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

  节目里,主持人对高冰丽说,我们现场很多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都被你感动了。

  电视机前,张顺河的心里不是个滋味,作文里那句“同学们趴在水管上使劲儿吸,看见他们,我真想说声别吸了,吸不着的”的话,简直像一根针扎在他的心尖:曾经的鱼米之乡,如今连水也吃不上,祖辈吃了子孙饭,父老对不住后生们啊!

  同学们在水管里吸不出来水,是因为百泉村水位逐年下降,100多米深的自有井够不着地下水了。

  中央电视台这期节目播出的第二年春天,张顺河上任当了村支书,娃娃们那“水,快回来吧”的呼唤,不时像警钟一样响在耳边。他谋划的几件事中,吃水问题就是第一项,想着圆娃娃的梦,圆村民的梦。

  张顺河拿出两个方案:一是从市里引自来水;二是自己打井。引自来水代价太大,一下子难以实现,便决定自己打井。

  自打井,要打400多米深,水位一直下降,打浅了用不了几年,又“吸不着了”。400多米的井,全部配套得花14万多元,可村里的财政窟窿还填不满,打井的钱没有地方“起土”。有人主张让村民摊钱打井:“户户吃水,人人分担,谁不分担谁别吃水。”张顺河说:“那可不行。按人头算,打一个井,人均要摊200元,五口之家就是1000元,这对有的户不算回事,但咱村有的户根本拿不起这个钱。咱村是外债多,但村民吃不上水也是我们干部欠村民的债啊!这个债我从我的企业拿,先替村里还上。”

  选井址,办手续,筹资金,联系打井队,终于在2004年初,400多米的井打成了。

  看着大家喜气洋洋的样子,张顺河想起了高冰丽的作文,在心里说,小冰丽啊,水回来了!你们再也不用趴在水管上吸了,从今天开始,什么时候想浇石榴树就浇石榴树,什么时候想浇花就浇花……

  善听群众心声  把握工作方向

  刘增舰

  10岁的高冰丽,这个百泉村三年级的学生因一篇盼水的作文上了中央电视台,由此鱼米之乡的百泉极度缺水成了全国一大新闻,这对百泉来说无疑是不体面的新闻。

  “水,我希望你能听到我的千言万语,回来吧!”娃娃的呼唤,震撼着全国大人们的心,也震撼着每一个百泉人的心。它不禁让人们扪心自问:鱼米之乡的家园,为什么会是这样?水能回来吗?孩子们的梦能圆吗?

  现场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被感动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村民张顺河的心被震动了:祖辈吃了子孙饭,父老对不住后生们啊!正是有了愧疚而生成的担当意识,中央电视台这期节目播出的第二年春天,张顺河当了村支书,把吃水问题放在第一位。他想着圆娃娃的梦、圆村民的梦。

  一般情况下,群众的呼声不会上中央电视台,更不会成为新闻。群众的呼声往往到不了县,进不了乡,常常在街头巷尾,在村民三一伙两一伙的闲谈中。但不管群众的呼声强弱,也应当在干部心中引起震撼,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目标,朝着群众呼声的方向走,满足群众诉求,就是干部的责任。张顺河做到了这一点,可贵。更可贵的是他垫钱还欠村民的“债”、历史的“债”。他那还债时不我待的心情与担当,可敬、可亲、可佩。

  白居易在《采诗官》中说:“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者戒”。群众表达意愿的声音往往不像唱歌那样优美动听,不是干部要听到的最美声音,而常伴有不和干部之心的音符,有怨恨声、有牢骚声,或刺耳、或骂声。尽管有失雅量,干部要诚心侧耳倾听,因为那声音里有政治,有导人之理、引人之行,与民有利、与执政有补、与避免“最大危险”有益。不管什么样的群众诉求,“闻者戒”是执政者的一大法宝。

  遗憾的是,有的干部听到群众刺耳的话、牢骚的话、骂人的话、不合心意的话,就暴跳如雷、火冒三丈,或出言不逊、或张口伤人、或出手动粗,失官体、丢权威、遭唾弃。在这样的干部面前,群众只有保持沉默而不能发声、不敢发声、不愿发声,因为怕干部给“小鞋”穿。李克强总理要求干部善于听刺耳的话,很有现实意义。

  群众的心声是风向标。到街头巷尾、到百姓圈儿里、到群众家里,拉家常、听诉求,把群众的心声变成工作指向,改正群众反对的,坚持群众赞成的,办好群众拥护的,满足群众答应的。工作就有了方向,奋斗就有了目标,群众期待就有了着落。

  拐 棍

  刘红旗

  “你说你那个龙头好看?我还觉得我这个喜鹊好看呢。”

  “哼,还是我这个好看,你看我这个龙头多像啊!”

  “咱别光说自己的好,拿出去让大家评评。”

  看到这几句话,你可能以为是一些孩子在吵什么,其实,这是百泉敬老院里两位老人在争论谁的拐棍好。

  百泉敬老院的老头老太太们,几乎人手一个拐棍,但这些拐棍不是敬老院为他们买的,而是敬老院中的一个老人为大家制作的,他就是郭振中。

  郭振中是一个林业专家,退休后回到百泉村,种植了近百亩的苗圃。如今他也住在敬老院里,看到有些老人行走不方便,得拄着拐棍,就想到了自己苗圃里的花椒树,那可是做拐棍的好材料!

  花椒本身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有散寒祛湿理气的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记载花椒树有行气活血、以毒攻毒、以麻治麻的作用。花椒木做的拐棍对治疗老年人的手脚麻木、气血不畅都有效果。花椒树浑身长满了带刺的疙瘩,用它轻轻拍打下肢,可疏通经络,对全身麻痹、肢体麻木、手脚冰凉、偏瘫康复有很好的康复保健作用,花椒拐棍属于老年人拐棍中的上品。

  张顺河听说这件事就想,好多老人上了岁数,怕别人说老,该拄拐棍了也不拄。“我虽然老了,腿脚还不老。”很多老人生怕有人说谁谁拐棍不离手了。要是百泉村的老人都能有这样一个拐棍,既能防个闪失,又能健身强体,还能避免老人怕说老的心病。他找到老郭,请老郭给老人们做这样的拐棍,该多少钱,村里一块算。

  老郭一听张顺河说钱的事,就急了:“你没天没夜给村里做事,我给老伙计们做个拐棍还要什么钱?”

  从此,郭振中有事没事就到他的苗圃里转一圈,看到哪一棵花椒树长得够做拐棍的材料了,就砍下来。但他并不是随便刮刮刺削削枝就送给老人,而是精工细做,都有点艺术性。拐棍头上刻个鸟啊,刻个龙头啊,都有点花样儿,一根和一根不一样,按花椒树长的长相去构思,因势象形,各种各样的都有,完全是一种艺术品。

  敬老院里老人的拐棍全是老郭的花椒拐棍,王立山的龙头拐,魏富手中的凤头拐,当属拐棍中的精品,两人爱不释手,不拄也得用手拿着玩。

  过去,百泉的老人们谁有拐棍被人笑话;今天,谁到了岁数手里没有拐棍被人笑话。

  关注老人平安

  就是关注社会平安

  刘增舰

  歌手孙悦一首《祝你平安》,唱响大江南北,那优美的旋律悦耳动听,那一句句对平安的诠释入人心田。也许张顺河并不会唱《祝你平安》,但百泉村老人们手中拄着的一根根拐棍,折射着他祝全村老人们平安的心。

  心有灵犀一点通。假设张顺河心中没有老人的甘苦,和老人们不是心心相印,我们不可想象百泉村老人们拄拐棍能够如此自觉。就老年人个体来说,有相当的人对“珍惜生命、科学养老”还存在许多误区,百泉村老年人该拄拐而不拄就是一种。张顺河知道老年人怕别人说老,用“我虽然老了,腿脚还不老”的说辞来证明自己“还年轻”。老人怕说老的心病而“装不老”的现象成了支书张顺河的心病,张顺河委托郭振中为老人们做花椒拐棍,既能防个闪失,又能健身强体,既医治了老人的心病,又解除了张顺河的一块心病。张顺河为老人健康的良苦用心,令人称道。

  干部与群众的“一点通”,来自干部对“势”的把握,一方面是进入老龄化的时代,老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空巢老人”在剧增。“父母在,不远游。”这是过去讲孝的一个原则。今天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两亿多“远游”的农民工,或“北漂”或“南漂”,他们无不牵挂父母的安康,祈祷离不开家的老人有个健康硬朗的身板。如何让老人既健康又长寿,是家庭的新课题,也是社会的新课题。面对老人健康,对干部来讲是课题也是挑战。张顺河时刻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放在心上,可谓化解“游子”忧愁的有心人,孝老敬老的带头人,干部关爱老人的榜样。

  讲老人的平安,不是讲“付出”、“所得”的多少,而是“心情好”、“有微笑”、“少一些烦恼”、“欢乐围绕”、“洒脱一些过得好”。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跌倒以后引起的卧床又使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这些都将会是老人终生的“烦恼”,多一个拐棍多一条腿,所多的“一条腿”可能就是驱赶“烦恼”的魔杖,增添“欢乐”、“幸福”指数的砝码,“洒脱”一些的密码,“心情”好的钥匙。也许张顺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有如此暖老人心的举动。

  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像张顺河那样,多站在老人的角度想问题,多站在一个家庭和全村的角度想问题,时刻关爱老人,因为一个老人平安了,不仅是老人的幸福,也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是全体村民的幸福。老人平安家庭就平安,社会就平安。

  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干部就会对今天老人的平安负责、尽责。

  救急水

  刘红旗

  2010年夏的一天早上,百泉村的王大成打开水龙头,准备接水,可是,水龙头里窜出的水和以前不一样了,浑浊的土黄颜色,含有大量的泥沙,好像泥石流一样,又难看又难闻。

  他吃了一惊,也没往别处想,也许接个一桶半桶就好了。可接了好几桶,水龙头里还是这样的浑水。没想到,全村的水都是这样。

  水质人命关天。是污染?还是井坏了?什么时候能出好水?这井还能不能用?不能用怎么办?如何解决眼下村民吃水问题?一系列的问题在张顺河的脑子里转悠。

  人命关天的大事刻不容缓。张顺河用喇叭广播,水管里的水不能用了,各家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用水管里的水了,以防不测。他告诉大家不必恐慌,并表态,今天保证让村民吃上干净的水。

  他马上就带着水样去市里化验水质。专家认为,水不是工业污染,是地质原因造成的。天旱,水位下降;天热,用水量增加,岩溶水层中存的水不够抽,上面的水急速往下补充,还没过滤干净,水就被抽上来了。

  张顺河急问专家:“多长时间能变成干净水?”

  “这口井短期内恐怕不能再用了。”

  必须打新井!可打一口新井最少1个月。

  张顺河没法想象三伏天里,1个月没有水的老百姓怎么生活,今天村民就得有干净水吃。

  村里的井不能用,村外浇地的井能用吗?他拿出方案:一是先用车往村里拉水,以便临时用水;二是3天之内把村外的井水接到村里。

  张顺河联系了两辆水罐车,保证让村民当天喝上了干净的水。

  用村外的井往村里送水,原来的水泵功率太小,需要买新泵。买电频泵,安装、试用,接管道,第三天傍晚群众就吃上了安全的自来水。望着村里的水龙头们哗哗地流出了干净的水,张顺河才松了口气。

  紧接着,勘测地质,确定方位,张顺河在村东南花17万元打了一眼新吃水井,替代了浇地井。

  百泉有一个外村亲戚,在目睹了百泉“救急水”的事后说:“人家百泉的干部才真正是为老百姓的官。”

  事后,张顺河举一反三,让村民和干部对生产和生活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可预料的问题提出来,把有威胁的问题摆出来,早做准备采取措施,以防遇到突发事件,措手不及。

  邢台地区是地震断裂带,他想,一旦发生地震,老百姓连个躲避的地方也没有。2012年,他在村里建了一个7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安装了20多件健身器材,建了篮球场,一共花80多万元。平时,村民可健身、休闲、娱乐,一旦发生地震,可以安置全村群众应急避难。他还组织宣传地震常识,培养群众科学防震意识。百泉人戏称村里的休闲广场是百泉的“天安门广场”。

  要学会尽职尽责

  刘增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的是国民的责任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的是教师的责任意识;“救死扶伤,仁心仁术”,道的是医生的责任意识;“为官一任,致富一方”,是干部的责任担当。我们从张顺河刻不容缓保村民吃水的事情,看到了他尽责尽任的意识。

  井坏了,百姓不能吃水,张顺河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应付差事、找借口敷衍群众,更没有推卸责任,而是用车拉水,以解燃眉之急,确保村民当天吃上了干净的水。他又用最快的速度打出一眼“新吃水井”,让群众长期用上安全水。就此张顺河没有“万事大吉”,而是用他的“责任意识”让群众把可能出现或不可预料的隐患想清楚、摆出来,以防万一,好为群众生产生活的安全隐患做出防范,问题来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免干部束手无策,群众措手不及。

  “亡羊补牢”、“瞎子后面作揖”,往往是干部的一种惯性思维,不出问题想不到有可能会出意外,出了问题不懂得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但出问题了却“招数”多多:什么“自查自纠”、“限期整改”、“突击检查”、“停业整顿”、“拉闸限电”等等不以论足。这众多的招数里看不到一味“治未病”的药。

  小事永远是大事的根。殊不知,见微知著,从小事抓起,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执政的一种智慧。工作上“治未病”,就得少一点支应方法,多一点以小见大的智慧;少一点将小事不放在眼里的意识,多一点把“不起眼”小事看“起眼”的眼光。不能把责任挂在嘴上,遇到问题绕道走,回避矛盾;更不能出了问题,面对追究,编造借口、推脱责任。

  要对自己负责、对现实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子孙负责、对未来负责。少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识,多些为后人铺路搭桥的责任;要有不“吃祖宗饭,花子孙钱”、不“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的底线思维,不产生“我身后哪怕洪水滔天也与我无关”的态度;要像张顺河那样时刻装着“群众信任我,我就对群众负责”的历史责任担当,排民忧、行民思、解民难。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