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桑桂林 通讯员 张连生
7月8日,秦皇岛山海关公安分局路南派出所收到了一封来自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叶锷欣的求助信。信的内容是,原山海关桥梁技校老师叶锷欣,自1961年分配至山桥技校任教后,为山桥集团正式职工,户口落在路南派出所。1964年因其患病回老家广东梅州治疗,一直未回山海关。今年医改开始后,叶锷欣的亲属想为其办理二代身份证,可当他们来到老人所在辖区的派出所进行登记时,得到的答复是查无此人。
“我接管这片儿也快十年了,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人啊”,社区民警于国庆着急地说道。为了早日落实叶锷欣老人的户口问题,社区民警于国庆和户籍民警董笑莉一起,先是将所内的户口材料翻了个遍,但最早的户口材料也只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后来户籍民警董笑莉又几次到分局户籍档案室查找,也未能找到有关信息。最后他们又来到中铁山桥集团劳资科,经过了解,一连几任部门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没有一个见到过叶锷欣本人的。有关他的工资、药费等,都是定时打到他的工资卡上,至于户口一事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叶锷欣大爷成了老百姓口中常说的“黑人”?为此,董笑莉心中一直在想:“叶大爷常年卧床不起,不能来山海关办理相关手续,我们必须前往广州,上门为老人家办理相关户口手续。
在得到所里的批准后,董笑莉和社区民警于国庆两人7月10日踏上了南下广东的列车,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后,最终到达了老人的家乡梅州市梅江区。
山海关民警的来到,让叶锷欣老人的亲属、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派出所的民警都非常感动。董笑莉、于国庆两人不顾旅途劳累,在社区工作人员及派出所民警带领下,直接来到叶大爷所住的梅州市江北医院调取资料。董笑莉也现场为老人采集了办理二代身份证所需的人像资料。收集好相关资料后,两位民警又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山海关。
经过逐级上报审批,派出所、分局、市局一路绿灯,仅用了三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三级审批。7月16日,董笑莉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了叶大爷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