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3年03月29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曲折山路上延伸助学情

  本报记者 刘波

  在灵寿县曲折的山路上,司玉良骑着摩托车已经行驶了近两年。这近两年的时间,司玉良踏遍了灵寿县的慈峪镇、谭庄乡、岔头镇、南燕川、青同镇,以及行唐县的城寨、上方等乡镇。他每次的出行,都是为圆一个甚至几个孩子的求学梦。

  司玉良,今年59岁,是灵寿县慈峪镇柏山中心小学副校长,家住西柏山村。司玉良家中并不宽裕,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女儿媛媛。媛媛并非司玉良亲生,但他视如己出。2010年11月,媛媛在天津实习时突然晕倒,经诊断,脊柱上长了一个肿瘤,压迫血管和神经,病症十分罕见。为了给女儿治病,司玉良多方筹款。媛媛的同学送来5000元捐款,还将求助信发布到了网络上。中国报恩网的负责人看到这则求助信,帮助司玉良向全国募捐,总共募集善款5万多元。这让司玉良非常感动,他总想找个机会回报社会。

  作为学校副校长,司玉良经常目睹学生因为贫困失学,每每见到这样的情况,他都心痛不已。能不能利用社会力量,资助这些濒临辍学的贫困学生呢?通过与中国报恩网联系,他成了报恩网的一名志愿者。从2011年4月起,司玉良便踏上了这条寻找贫困学生之路。

  从附近的乡镇再到邻县,司玉良不知道走过了多少路,他手中的贫困学生信息不断增多。对于每一个申请人,他都要实地调查核实,将资料装订成册,并将这些资料输入电脑,反馈给中国报恩网。就这样,他一共找到了24名贫困孩子。孩子们的信息一发到网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便纷至沓来。

  司玉良有一个记账本,上面每一页都写着一个孩子的信息和爱心人士汇款额、支出、余额等,下面是歪歪扭扭的签名或摁着鲜红的手印。司玉良说,对于这些学生的救助,按照小学生每人每月100元、中学生每人每月300元、大学生每人每月400元发放。这些账簿就是爱心人士捐款、学生领取捐款的凭证。每收到一笔捐款、发放一笔捐款,司玉良都要将账目公开到网上。

  为了将善款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个月他都要骑着已经骑了六七年的摩托车,走村串乡。汽油费、通讯费他都自掏腰包,没有花过一分钱善款。司玉良说他这么做,就是想让这些贫困的孩子们上学,长大后去帮助更多的人。

分享到:
河北法制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制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