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伟 通讯员 曹庆忠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走进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大山里,记者才真正对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所描述的景象有了切身体会。3月15日上午,记者跟随秦皇岛市公安消防支队政治处主任赵兴荣和部分官兵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该支队“红门零钱袋”公益慈善活动帮扶点——青龙满族自治县架子山小学,看望慰问学校师生。
在路上,赵兴荣主任介绍说,“红门零钱袋”是该支队2012年年初在全体官兵中发起的一项公益慈善活动。他们在机关各部门和各大队、中队的显著位置悬挂了捐款箱,汇集官兵们在生活中节约下来的零钱,通过扶贫助学等活动,让官兵们感受到勤俭节约的力量以及奉献爱心的温暖。到目前为止,已经募集善款累计达到两万余元。前不久,支队又将架子山小学确定为帮扶点,这次他们用善款为学校师生购买了部分学习用品,并专程送过去。
在山路上拐了一个又一个弯儿之后,终于来到了学校所在地。车还没停稳,隔着玻璃就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带着十多个孩子正站在路边迎接。下车寒暄之后,赵兴荣拉着这名男子向记者介绍道:“这位是架子山小学的白玉国老师。”
在随后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架子山小学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教学点,由于生源少,这么多年来只有白玉国一名老师,目前这个学校还有17个年龄不一的山里孩子。
听完赵兴荣主任的介绍,记者还没来得及发出感叹,又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个小学总共只有一间小小的教室,两面水泥黑板,一个砖土炉子,裂了纹的危房、面临塌陷的小操场、歪歪扭扭的课桌。
“看,娃娃们就是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读书的。别看环境不太好,但孩子们都非常用功,因为他们比别的孩子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受教育机会!”白玉国老师的一番话让记者对他和这些山村的孩子们肃然起敬。
这回官兵们给孩子带来了可以调节高度的桌椅、现代化的多媒体讲桌、无尘的双面黑板……一下车,他们就忙碌了起来。孩子们围拢在官兵们身边,看着这些以往也许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高级装备”,高兴地笑着、说着。赵兴荣对记者说:“支队现在的干部战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80后甚至90后,大多数是在城市长大的,没有经历过困苦。我们之所以搞这种活动,一方面是为孩子们献爱心,另一方面也是要教育干部战士珍惜幸福的生活。我想,这样的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和思想的升华。”
当最后一套桌椅安装完毕时,天色渐晚,我们只能和白玉国老师及孩子们依依惜别。赵兴荣主任临走时叮嘱白玉国老师,将来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提出来,并承诺下一步还要为学校粉刷墙壁,更换门窗玻璃,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返程的汽车在山间转过几个弯路之后,远处群山掩映中的架子山小学似乎又清晰了起来。想着白玉国老师和孩子们那质朴的容颜,看着身边消防官兵们一张张可爱的脸庞,记者内心深处突然间有了一种感动:这不就是爱的力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