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18日讯 (记者 郑伟)轮胎作为汽车最易磨损的零部件,对于汽车性能和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包括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在内的全国28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于“3·15”之际联合开展了轮胎企业售后服务政策大型调查活动,并于今天发布了《轮胎企业售后服务政策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轮胎行业包括理赔标准在内的售后服务政策多沿用行业惯例,而且在出现消费纠纷后自己给自己鉴定,导致消费者的不信任。
《调查报告》显示,此次调查反映出来的轮胎行业售后服务方面主要存在四类问题:轮胎质保期从何时计算有争议;理赔标准多沿用行业惯例;“使用不当”成维权“拦路虎”;服务政策不公开,消费教育不到位。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 28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指出,汽车轮胎涉及消费者人身安全,不应让代表行业利益的行规成为企业制定售后服务政策的主导,而应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来规范企业行为。同时,厂商应该对质保期服务内容进行明示,并应引入第三方鉴定机构,不能让汽车轮胎厂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现象继续下去。另外,鉴于一些轮胎问题无法理清到底是使用不当还是质量问题,汽车轮胎企业需要摒弃长期以来重品质轻服务的短视做法,而是应倡导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及向消费者倾斜的理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