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3年03月19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骑行的乐趣

  薛如凡

  我是去年春天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骑行的。从此一发不可收,像逃出笼子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冀南的大地上。俯首量大地,品读脚下书。写文章、拍照片、建博客,业余时间忙得不亦乐乎。

  骑车锻炼身体,这地球人都知道,可骑车去旅游的人还真不多。随着绿色出行的理念提出,有人为骑行找到了最好的理由:开车太快,走路太慢,只有自行车,才能留住人生的美丽。显然骑行作为生活休闲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单位同事有几个骑行爱好者,多次向我发出邀请,并反复讲骑行的好处,使我这年过半百的人终于动心了。

  一辆崭新的山地赛车,一身运动装,全套装备披挂上阵,我英姿飒爽地加入了周末的骑行队伍。

  初次上路就感到了家的温暖。这支队伍有十多个人,年龄有轻有长,虽然许多人是初次见面,但大家都十分友好,如同亲友相逢。上路后相互关照,他们把我这新兵夹在队伍的中央,害怕有什么闪失。身边的老骑手一路不断地给讲解骑行知识,我都这么大岁数了,第一次享受到了被呵护的感觉,真让人感动。一路春风拂面,伙伴们的音箱歌声不断,眼前的美景不时地变换,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好不惬意。

  刚开始骑行,我抵不过老骑手,路程过半后我渐渐掉队了。正好后面来了几位老年骑行者,自感体力不支的我暗自庆幸找到了同伙,有意地和领头人攀谈起来:“老师傅高寿啊?”“七十出头了!”“啊!”我定了定神又问,“我能跟您一起玩吗?”他看了看我崭新的车子说:“能,不过你得有闲时间。”“得用多长时间?”“个把月吧。”我茫然地问:“你们都上哪儿?”“往北。”“去北京?”“不,漠河。”老人家说得很轻松,我一听脑袋就大了,顺口吐出一句“还三亚呢!”“三亚,三亚已经去过了。”老人顺风飘来一句,我当时再也无语……一辆单车,七旬老人,长途跋涉中国大陆的南头、北端,真让我等后生汗颜。从此以后,每当骑行途中感到累时,那几个老人家的骑行身影就会出现。

  第一次骑车远行,到了70多公里外的国家级历史名镇——广府城。这座有2600年历史,依然保存完整的古城早就闻名遐迩。当我们经过4小时长途奔波,推着自行车亲吻古老的大城门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要说骑行的乐趣,那当是我撑着疲惫的身体,终于看到不远处的目的地时的那种兴奋。终点会让人很兴奋,却比不上那过程更让人陶醉,目的地不是终点,沿途风景才是享受。

  骑行了一年多,健身、娱乐、学习、交友,一举多得。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我忘不了“天梯山”上老胡的那瓶矿泉水,那瓶矿泉水是我喝过最甜的水;我忘不了“白云洞”下那个小吃店,那5元一碗的刀削面是我吃过的最好午餐;我忘不了在骑行队一直负责断后的老徐,他带足了给养和全套修车工具,每当有人车子故障时他都出手相助。那可是我们出行刚刚认识、萍水相逢的人啊!

  我更忘不了那个不知名的卡车司机:在黑夜中赶路最大的障碍是没有路灯,那次出行因下雨天又黑,在距市区5公里处又因修路改道,泥泞路十分难行。大家仅靠后面一辆大卡车的车灯照亮前行,这辆大卡车一直跟在我们身后,直到把我们送到有了路灯的路段,才加油超过。卡车司机是特意在帮忙照亮,后面早已经压了长长的一串车,为了表示感谢,我们不约而同地向卡车司机竖起大拇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旅行者。在路上,我们读懂风土,读懂人情,读懂自然,也读懂自己;在路上,我们会对历史、对自然产生由衷的敬畏,知道自己是能来到世上看彩虹、观沧海的幸运儿,也是离开这个世界时带不走任何东西的匆匆过客。

  一路骑行,你准能吸吮自然的馨香;一路骑行,你准能定格人生的精彩;一路骑行,你准能升华自身的品格。

  来吧,朋友们!心有多远,路有多长,去行万里路,去读出这个世界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邢台市公安局)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