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3年01月28日
往期报纸检索
分类检索
两车证人

  刘秀礼  王智勇  刘红旗

  2012年2月8日,是正月十七,年味还浓着呢。

  上午,刚上班,鲍大娘调解室就来了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拿着诉状告儿子不孝。

  鲍大娘让他坐下,看了看诉状,只见上面写着:

  原告:王明喜(化名),男,汉族,1946年4月15日出生,南和县河郭乡人。

  被告:王义强,男(化名),汉族,1965年2月6日出生,住址同上。

  诉讼请求:请求法院依法责令被告给付我赡养费每月200元,并承担以后治病费用的二分之一。

  事实与理由:我老伴于1996年去世。我有两个儿子,被告为长子。现在,我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儿子赡养维持生活。被告有能力赡养老人,却拒不履行赡养义务。我母亲于2006年5月份去世时,被告也不让我回家埋葬老人,而我母亲只有我这一个子女。被告把我房子也霸占了,6年来,从没让我回过一次家,我只能在小女儿家暂且居住。被告共打过我三次:2005年3月份,被告第一次打我,先对我破口大骂,随后把我摁倒在地用脚踢我;第二次是在2005年4月份,被告把我摁倒在大街上打我,后来被乡亲拉开;第三次是2005年6月份,眼看被告要打我,我就向外跑,随后,被告把我骑的自行车砸烂了。我在村里有3.69亩口粮田(我、老伴和我母亲三个人的地),现由被告和次子耕种,我要求归还耕地。综上所述,被告忤逆不孝,不赡养老人还对我进行殴打,对我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极大伤害。为此,恳请法院支持我的诉讼请求。

  看完诉状,鲍大娘想,这大正月的,要不是万般无奈,谁来法院告孩子啊!看来这个老人的儿子确实不孝。

  鲍大娘问:“你知道不知道你儿子的电话号码?得叫他过来。”

  王明喜说:“我不知道,我知道他妹妹的手机号,问问她就知道了。”

  问了王义强的手机号后,电话倒是打通了,只是王义强说,现在正忙着,没时间来法院。

  王明喜一听就火了:“他没时间?哼!他是不敢来,法院立案吧,判决吧!”说完,他就向立案庭去了。鲍大娘心想,这父子的仇恨好像还不小。

  第二天,王义强开着车来了,鲍大娘打电话把王明喜也叫来了。

  王明喜一进调解室的门,王义强就怒气冲冲地对他说:“你在这等着,我去家叫证人,我能叫一汽车!”

  听王义强这么一说,鲍大娘心里就笑了,现在大家都忙呢,谁来给你证明啊!你们父子之间,还叫证人?还叫一汽车证人?

  出乎意料的是,过了没多长时间,真的来了证人,不过不是一汽车,而是两汽车!王义强的媳妇、弟弟和弟媳妇、两个妹妹和妹夫,还有自己家的好多人和村干部等等,足足一二十个人,把调解室挤了个满满当当。

  王明喜一见来了一屋子人,二话不说,上来就和自己家的人吵起来。话不投机,人家扭头就要走,鲍大娘赶快把他们叫回来,说了王明喜几句:“人家是为了你家好,耽误着工夫来管你们的事。你说大正月的,你儿子把人家叫来了,人家来这图个啥?不管是谁对谁错,你慢慢说。你是来解决问题的,还是来吵架的?你要是吵架,就去你们村里你们家里吵,别来法院吵,别来我这调解室里吵!”

  把他们的火气都压下去了,鲍大娘想,这件事有些蹊跷,要是儿子真如王明喜说的那样忤逆不孝,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站在他这一边为他作证?王明喜作为老人是不是也有过错啊?

  又听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一会儿,鲍大娘明白了,这件事,自己家的人管过,亲戚管过,邻居们管过,村干部管过,乡里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也管过,可都没管成。鲍大娘心想,从哪儿下手啊?必须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找到切入点,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家庭才能和气。

  说着说着,王明喜又和儿子吵起来了。王明喜说,为什么你奶奶去世的时候不通知我?王义强说,不知道你在哪儿,去哪儿通知你?王明喜又说,你不会登报纸啊?上电视啊?王义强说,你成天在外边说我这不好那不好,我还给你登报纸上电视,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

  听他们这一吵,再一看诉状,鲍大娘心里有底了,这个王明喜,连自己的母亲去世了也不知道,还让儿子上报纸上电视找他,来法院告儿子还说是趁正月都在家没事,赶快让法院判了,自己还要紧着去打工挣钱呢?这哪是当爹的该说的话?看来这当爹的不一定有理啊!

  鲍大娘的脑子飞速地运转,这件事就好像是一道几何题,要证明的结果是王义强要给王明喜出赡养费,怎么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出呢?那就再让他的气顺一顺。怎样才能让他的气顺呢?那就要训他爹王明喜一顿,然后再表扬表扬王义强。该批评的要批评,该表扬的要表扬,就这样!鲍大娘用反向推理把思路梳理清晰了,下边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不能让他们互相揭短了,不然矛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复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想到这里,鲍大娘对大家说:“今天把大家都叫来了,咱就在这把这件事解决了。这个事管过的人也不少,管的时间也不短了,谁也不让步,但咱总得想办法解决。”

  这时,鲍大娘转向王明喜:“我听你说,孩子们不孝,他们还打你了,你娘不在了,也没叫你回来埋你娘,你还叫孩子登报纸上电视。咱今天就说这个问题吧,别看你是当老人的,你娘病了,你不知道,对吧?你是你娘病以前走的,还是病以后走的?你要是孝顺,你中间不应该回来看看你老娘?”

  说到这里,鲍大娘有些激动了,她站起来,用手敲着桌子大声地向王明喜喊道:“伺候你老娘、埋你老娘,应该是以你为主,孩子们帮着你是辅助。现在,孩子们隔着辈儿替你伺候老娘,帮你养老送终把老人埋了,你娘死了你都不知道,是你没有尽到孝心,你还让孩子登报纸上电视找你去,你这是拿着不是当理说!”

  鲍大娘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当当当地敲着桌子:“你真不嫌丢人?你年龄这么大了,别看你为人之父,你够丢人了!”

  王明喜听了鲍大娘劈头盖脸这一番话,一句也没有反驳,就低下了头。鲍大娘看王明喜低头服了劲,就想,对他训是训了,可还得解决他的养老问题啊!

  于是,鲍大娘又看看王义强,继续说道:“我看孩子们都是好孩子,全是当爹的一个人的错!你说说你做的对不对?我认为孩子们都是通情达理的,并不是孩子们不孝顺!不孝顺都是你造成的,亏你还想叫孩子们赔你精神损失?”

  王义强听着听着,眼里就有了泪花,他委屈地说:“就是这样,他还天天在外边说我的不是,让我抬不起头来。”

  其他证人也你一嘴我一嘴地说:“他就是这样,光在外边说孩子的不是,败孩子的兴。”

  鲍大娘又声色俱厉地对王明喜说:“别人家都是在外边说自己的孩子多好多好,你却到处去败说他们?今天,你啥也别说,孩子们都替你埋了娘了,你应该感谢孩子,你应该给孩子们赔礼道歉!”

  鲍大娘说到这里,停了一停,又继续夸了儿子和媳妇几句,然后对他们说:“你爹有错是有错,可该管他的时候咱还得管。”

  说到这个话题,王义强和弟弟一致表示:“家里村里谁也不敢训俺爹,大娘,今天你可给俺们出了气了。该咋管他俺还咋管,你说咋办就咋办!”

  两个孩子很顺利地就达成以下协议:给老人腾出房子居住,若是在外租房,租金由儿子支付,至于土地,仍然由孩子耕种。如果晚年意外得了重病,则由两个儿子共同承担医疗费。

  最后,鲍大娘对王明喜说:“以后我再发现你在背后说孩子的不是,我也不能饶你。”

  两个儿子和一大群证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王明喜也彻底心服口服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点头,临出门时,终于憋出来两句话:“我去打工了,这事就算完了!”

  就这样,训了当原告的老子,表扬了当被告的儿子,很长时间很多人没管下来的事,鲍大娘用了半晌的工夫,就让他们父子重归于好,多年的矛盾烟消云散了。

分享到:
河北法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转载 
网址:http://www.hbfzb.com 数字报广告咨询
Copyright@ 2009-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Server Form :河北法治报社 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