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树旺 通讯员 俊才 永清
近年来,平泉县致力于“平安平泉”建设,“两个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连续6年在承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中排名第一,去年被授予省级“平安县”荣誉称号。面对记者的采访,平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勇如数家珍,一脸的自豪。
平泉县率先在全市以“三办合一”的办法建立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乡镇政法办、信访办、司法所合署办公,吸纳派出所、法庭、工商等综治成员单位参加。同时建立村级综治工作站,每个自然村为1个综治工作小区,每10农户为1个综治工作小组。目前,全县共建立村级综治工作站260个,综治小区3012个,综治小组12569个。自2007年开始,该县还在全省率先探索和实行农村和社区治安协管员、纠纷调解员、社情信息员“三员合一”的综治专管员管理体制,配备317名综治专管员,承担信访、矛盾纠纷调解等任务,受到了中央综治委和省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针对妇女儿童弱势群体,全县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妇女儿童维权站293个。
平泉县计划用10到15年左右的时间,将全县291个行政村建成80个农村社区。今年以来已建成17个农村社区,社区居民达3.1万人,已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县。县财政为每个农村社区每年划拨30万元补助,连续扶持三年,逐步将城市管理理念引入农村社区建设。
平泉县东与辽宁省凌源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相连,有6个乡镇23个村约120公里与之接壤,这些地方极易发生问题和摩擦。平泉县主动与凌源市、宁城县协调沟通,建立跨省、区的县级联合调委会1个,乡级联合调委会6个,村级联合调委会46个。按照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三对接的机制,成立了边界联防队伍,实现了每个接边村有一支骨干联防队伍、有一间办公室、有一间调解室、有一部咨询电话。共同制定了工作例会、纠纷联合调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签署平安边界联防共建备忘录,理顺了平安联防工作流程。近4年来,通过调委会,双方共调处各类民间矛盾纠纷110多起,成功率达100%。
城市综合治理网络系统是基础工作的重要支撑,几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用于扩建改造,在县城主要街区、居民小区、机关单位、学校周边、休闲娱乐场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398个点位,覆盖率达到98%。投入100余万元对居民住宅楼的落水管进行改造,将原来的筒式落水管改为具有国家专利“贼见愁”的防攀爬落水管。推行“网格化”巡防,将县城划分为4个警务区,投资10余万元,在每个警务区建立值班备勤驻点,配齐办公设施;整合社区民警、治安巡逻队、公益岗巡逻队、治安协管员四支防控力量,划片分组,就近开展巡逻防范工作。投资70余万元完善农村“平安互助网”建设,使“平安互助网”覆盖率达到了79%。
按照“两个环境”建设的要求,平泉县从建设“平安平泉、绿色平泉、诚信平泉”的目标出发,围绕全县农业特色产业项目,鼓励农民合作兴办、农村能人牵头创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村“两委”班子领办等多主体创办经济合作组织,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求发展。
辽河之畔,平安之邦,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如今山清水秀的平泉,以“两个环境”建设为新的发展动力,正在紫塞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