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申 刘海兵
“工作组下乡来咱村,致富路上带头人。干群关系如鱼水,深入基层心交心。装点全村新面貌,善待村民和蔼亲。教育为本千年计,科学发展新农村。”这是灵寿县青铜镇北白石村村民在寄给本报的来信中,对共青团河北省委(以下称“团省委”)驻该村工作组帮扶工作的赞誉。
前不久,记者应邀走进北白石村,实地感受了团省委驻村工作组给该村带来的崭新面貌。
到达时已近中午时分,北白石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沐浴着阳光,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鲜花怒放,平整的柏油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村民喜气洋洋。正是金秋时节,家家户户的门前堆满了新收获的花生。村里新建的健身场上,休闲的村民们在健身器上做着锻炼……整个村庄呈现出一派丰收、祥和的景象。
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村庄纯朴的风景,不知不觉中便来到了村委会和村小学。村委会和村小学毗邻,左边是村小学,右边是村委会。村委会的院墙上彩绘着提振精神、鼓舞人心的图案;村小学的院墙上彩绘着小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图案,其中一面墙上描绘的是励志的名人名言名诗,小学生们在快乐之中接受着文化熏陶和文化教育。村小学规模不大,共有4间教室,每间能容纳30来个学生。教室重新整修、粉刷过,桌椅更换一新,还装上了土暖气。虽说简陋些,但宽敞、明亮、舒适。
“用先进文化引领农民、熏陶农民、塑造农民,用务实举措服务农民、感动农民,全面促进北白石村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团省委驻村工作组组长、团省委副书记李军向记者介绍,工作组由其和权益部副部长王乾、机关党委人事处主任科员刘玉军组成。他们来到该村后,在充分调研、确定帮扶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首先强化村“两委”的工作,指导村干部夯实工作作风,同时,充分发挥他们与各行各业联系广泛的优势,组织动员机关、学校、企业、部队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关心支持该村的帮扶工作中来,让村民们真正得到实惠。
“办好点滴小事,帮扶困难群众,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身边。”记者了解到,工作组驻村后,对全村334个农户进行了走访,仔细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工作组驻村以来,已化解宅基地、耕地、非法采矿、拆违等矛盾纠纷24起,为村民办好事实事68件次,慰问困难群众23人次,发放慰问金(品)累计3万多元。
“美化村容村貌,净化民风民俗,提升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据介绍,工作组驻村以来,多方筹集资金,硬化大街小巷长5.6公里,面积达18000平方米;改造供电线路7公里,新增和改造变压器5台;修建断桥1座、排水渠0.5千米;安装22套节能路灯;在村小学、村口等重点部位安装7部高清视频监控。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联系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40余名志愿者,为村民们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多渠道搭建帮扶平台,让村民们充分享受到社会关爱。”团省委驻村工作组向记者介绍,驻村以来,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义诊和免费理发、修家电、配钥匙、拍照……据不完全统计,爱心企业、爱心学校、爱心人士来村开展爱心助困活动达20余次,18名家庭贫困学生得到长期资助。
“工作组是俺们的贴心人,不只是帮俺们解决眼下的困难,还为俺们村以后的发展方向寻找机遇和良方。”村支书赵方妮满怀憧憬地向记者述说,“工作组不搞面子工程、不盲目上项目,专门请来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水利研究院等专家学者为俺们村的发展‘把脉问诊’,形成了以合作社、养殖协会等模式开展规模化养殖的可行性报告。他们还请来教授面对面地指导俺们如何科学、高效地养牛、养羊、养猪。还请来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专业的师生,绘制了俺们村的发展规划图……”
编后:这次在北白石村的采访虽说短暂,但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这里的村容村貌正发生着变化,越来越赏心悦目;这里的民风民俗正发生着变化,越来越积极向上;这里的村民生活正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