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伟 通讯员 马立强
深秋时节,天气渐凉。然而日前记者来到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镇卸粮口村时,看到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内一处处忙碌的工地上,铲车正在来来往往平整土地;村民的房前屋后,工人们忙着安装路灯、修建幼儿园……看着这一连串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工程紧锣密鼓地展开,卸粮口村人乐得合不拢嘴,用该村村主任房必山的话来讲就是:“工作组搞的这一系列工程,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幸福指数的提升!”
房必山提到的这个工作组,正是秦皇岛市海港区委政法委驻村工作组。工作组成员自今年3月进驻卸粮口村以来,从走访民情到问需调研,从宣传学习到理清思路,从嘘寒问暖到破解难题……为群众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位于秦皇岛市区东南部的卸粮口村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该村位于秦皇岛市多条交通主干道的交会之处,辖区面积大、交通发达,给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由于进出村庄的道路较多,犯罪分子得手之后容易逃跑,前几年,该村各类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群众欠缺安全感,村“两委”班子也有苦难言: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逻,收效却不大。其间,村里也曾谋划安装监控摄像头,可是由于资金问题而搁浅。海港区委政法委驻村工作组进驻该村并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争取帮扶资金,在村里的主要街道、库房等地安装了22个具有夜视功能的监控摄像头,建立了专门的监控室,24小时有专人负责值守,发现异常情况可立即报警。自从村里安装了这些摄像头,再也没发生过自行车、电动车被盗案件,不少村民逢人便说:“这是工作组为俺们村办的第一大好事!”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曾经是对卸粮口村村内道路状况的最好写照。工作组来到该村后,不少村民都反映因为村里有一段路没有硬化,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同时,还有不少村民反映,村里没有卫生室和幼儿园等基础设施,治病求医、子女入托等一直都是难题。解决群众的困难就是工作的方向。工作组与村干部进行了认真商议,决定实施一系列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民心工程”。在工作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卸粮口村的道路修筑工程顺利开工,3000多平方米的土路得到了硬化;村民们长期期盼的标准化卫生室也即将投入使用,并连带建设了幼儿园、超市等辅助设施。看到村里这几个月来的巨大变化,村民房树权老人喜上眉梢:“工作组的同志们没有一点儿官架子,风里来雨里去,为我们老百姓做的都是大实事儿、大好事儿,这才是和我们心贴心的好干部!”
一段段故事讲不完,一片片真心看得见。几个月来,海港区委政法委驻村工作组还为卸粮口村购置安装了太阳能路灯41盏、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场所……看到满眼的变化,记者也不禁为这个村庄感到高兴。而海港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蔺学光心中还有着一幅更远大的宏图,他告诉记者:“下一步,工作组工作的重点将放在帮助村民增收上,让村民真正享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让他们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