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相民 刘波
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邯郸出入口不远处,一辆特制的警车昼夜停在那里。它棱角分明,面平身直,车顶上有4个摄像头,一块LED显示屏,一个探照灯;车内4块屏幕显示着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身份证识别仪、酒精测试仪、执法记录仪、搜爆仪、警务通等警用装备一应俱全,还有电水壶、冰箱、工具箱、急救箱、一次性雨衣等物品。车下执勤的交警对过往的7座以上车辆逐车检查,不时有大客车由于超员被查获、卸载、处罚。在此执勤的邯临路防控中队中队长王玉杰说,这是一辆多功能流动警务车,是邯郸市公安局实施的路面动态科技防控工程中的一个流动警务站。
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路面情况复杂,管控难度较大。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全力打造维护邯郸稳定,拱卫省会、首都安全的系统工程,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大安全保卫工作,今年6月,邯郸市政府按照“依托路面,科技支撑;立足常态,平战结合;动态管控,全警应用”的建设思路,决定利用一年半的时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路面动态科技防控工程,实现“三环三道两区”(“三环”即环设区市、环县、环省;“三道”即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交通枢纽;“两区”即设区市核心区、县城核心区)三类“警务站”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重点部位电子监控基本覆盖,关键节点警力部署基本到位,国道、省道干线道路全程管控,从而达到决策指挥体系更加科学、应急处突准备更加充分、警务合作更加密切、治安管控更加主动、打击犯罪更加精确、道路交通更加有序、服务社会更加便捷高效的总体目标。
维护治安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公安机关是先锋队和主力军,这项工作自然由市公安局来承担。市局党委自我加压,提出一期工程共138个警务站必须在8月底前建成,初步形成安保防控网络,确保在十八大安保工作中发挥作用。
时间紧迫,工程量大,为了推进路防工程建设,邯郸市公安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李桂洪任组长,市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马金献和市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长尚庆文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项目管理组、建设监督组、技术保障组三个职能组,明确任务目标、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每项工作具体责任到人。
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又是一项政治工程、民生工程,还是一项紧迫工程、艰苦工程,涉及多个行业、多个方面。邯郸市公安局党委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不惧艰难、迎难而上。他们向邯郸市委市政府汇报,赢得支持。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加强路面动态科技防控工程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都要成立由公安局、财政局、国土局、城建局、规划局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协调城建、交通运输、电力、电信等职能部门,为工程建设提供便利。
按照路防工程的性质和要求,需要建设固定警务站、科技警务站和流动警务站,大部分警务站的建设工作都落到了邯郸市交警支队身上。交警支队紧急上阵,完善公路巡警站点,智能卡口升级改造,不分昼夜,不休节假日,全天候施工。很多警务站建在国道、省道上,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虫叮咬,为了赶进度、保质量,负责建设的民警在晚上调试灯光和监控设备,常常工作至深夜。为了不耽误时间,民警们就地夜宿,第二天一早再赶往下一个警务站。
在民警们的努力下,今年8月底,10个环省界固定警务站,7个环市界固定警务站,11个环市主城区固定警务站,22个环市、县固定警务站,15个交通枢纽警务站,51个科技警务站,22个机动警务站,初步如数建成并投入使用,落实警力1000多人,并配备了车辆以及其它警用装备,建成了内圈出城、外圈出市两道卡口防线,形成了点上覆盖、面上成网、外围成圈的立体科技防控体系。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