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相民 刘 波
一天上午,邯郸市交通警察支队的指挥大厅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200多名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站在指挥中心由72块液晶屏组成的两层楼高的大屏幕前,看着屏幕上不断变化的视频画面,从各县到市区内主要路口的交通现状,从车辆、警员的GPS定位信息到违法车辆的高清抓拍图片,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一些小学生小声对自己的父母说:“以后你们开车,千万别违反交通法规,你看照片上连司机的脸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参观中,遍布市县城区的各种高科技探头让市民叹为观止。而这些只是邯郸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科技强警的一部分。
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社情较为复杂,公安机关的任务繁重。多年来,邯郸市公安机关一直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总目标,针对警力匮乏的现实,始终坚持以信息化引领警务机制变革,着力打造公安机关高效、灵敏、快捷、智能的信息平台和指挥中枢。
邯郸市公安局以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了警务综合信息平台、情报信息平台、警用地理应用信息平台、数字视频监控共享平台、边界接入安全平台、燕赵警民互动服务平台等6大警务平台。完成了对刑侦、治安、交警、户政等原本独立分割的内部警务资源的整合,38类9000余万条数据全部接入信息中心,实现了对人、地、事、物、情的全面掌控。
在邯郸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记者看到这里设有110报警服务台、首长指挥室和视频指挥室三大功能区。110报警服务台全部实现一级接警、一级处警模式。接到群众报警后,根据巡逻警车GPS显示的位置,调度警力就近出警,提高了快速反应的能力。发生重大事件后,各级领导可以在首长指挥室实时掌握情况,及时发布指令,科学决策部署,开展处置工作。通过视频调度指挥系统和无线图传移动视频系统,在视频指挥室就可以对现场情况一目了然,根据情况变化进行排兵布阵、警力集结,实施“点对点”精确制导。全市建成了350M的无线集群通讯网络,在多次跨区县的安保任务中,市局指挥人员利用350M无线集群通讯网络,对县区的民警直接下达命令,实现了一呼百应。
信息化程度加强,使得警务高度集约,快速反应、扁平化指挥能力大幅提升。如今,邯郸市公安机关所有民警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通过内部网络,民警可以登录邯郸市公安局的内部网站,上传下载信息。
邯郸市交通警察支队依托邯郸公安信息网建立了邯郸市公安交通信息网,各县(市、区)交警大队以及支队车管、事故处理等主要业务部门均建立了二级信息平台,交警可以通过下设的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登记机动车、管理驾驶证、处理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公布交警队信息、管理剧毒品公路运输等。
资源的整合,也使得各警种之间的信息互换增强,为快速侦破各类案件创造了条件。
10月16日下午3时许,永年县交警大队接县局指挥中心指令,在洺李线永年县三塔村路段,一名骑电动自行车的行人被汽车撞伤,肇事车辆逃逸。接警后,永年交警大队侦逃中队的民警迅速调取了周边电子警察监控系统的信息,锁定了肇事车辆和嫌疑人。傍晚6时,肇事逃逸的嫌疑人就被抓获。
邯郸市公安机关通过坚持不懈地推进“三项建设”,全面实施“八大工程”,信息化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成为牵动全市警务机制改革的“强大引擎”,有力促进了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了动态环境下公安机关管控能力和水平,推动了公安工作新一轮发展。
现在,邯郸在路面执勤的交警,已经装备了对讲机、执法记录仪、警务通等信息化装备。主要道路上的监控设备可以抓拍闯红灯、逆向行驶、变道、闯单行线、闯禁区、超速、违停等多类交通违法行为,每月非现场执法比例由原来的8%提升到目前的60%。
(下转第3版)